home
search
概論 » 基本病理過程 » 虛實消長
【內容】

虛實消長是邪正相爭過程中雙方力量對比形勢的病理概念。《醫學正傳》云:"實者,邪氣實也。或外層於經絡,或內結於藏腑,或氣壅而不行,或血流而凝滯。"所以,實,主要是指邪氣亢盛。邪氣盛而正氣未傷,便是屬實的病理過程。這裡所說的邪氣,包括六淫、情志、食積、蟲積,氣化失常所生水飲痰濕瘀血,以及氣機紊亂所發生的一切有害於人體的因素。《醫學正傳》云:"虛者,正氣虛也。為色慘形瘦,為神衰氣怯,或自汗不周,或二便失禁,成夢遺滑精……脈弱無力者,皆虛"。所以,虛,主要捕正氣虛衰不足,正氣不足與邪氣抗爭,便是屬虛的病理過程。其致虛之因,有先天與後天兩種。先天之虛,源於稟賦不足。後天之虛,多因病而虧。如《靈樞‧五禁篇》云:"形肉已脫,是一奪也;大奪血之後,是二奪也;大汗出之後,是三奪也;大洩之後,是四奪也;新產及大血之後,是五奪也。"這是指體內物質於病中直接損失而致虛。更有因邪氣的戒傷與破壞,引起人體氣化功能失常所致者,如使氣化過程衰弱,則氣血精津液等精微物質化生不足;氣化過程亢盛,又使這些物質暗耗,都是致虛之由。

屬實的病理,多見於疾病的初期或中期。屬虛的病理,則多見於疾病的後期。此外,外感疾病與內傷雜病的虛實病理,其意義略有不同。就內傷雜病而言,凡是痰濕、水飲、瘀血、蟲蠱、飲食積滯,以及氣化亢盛和氣機鬱滯,都屬實的病理,凡是正氣不足都屬虛的病理,明確地認定有邪為實,不足為虛的概念。外感疾病則不然,主要是根據人體正氣的強弱,以及正氣與氣邪氣抗爭的反應程度來分別虛實。凡體質壯實,抗病力強,對邪氣呈亢奮性反應者,屬實,幾正氣不足,功能衰退,抗病力低下,對邪氣呈衰減性反應者,就不論其邪氣盛衰如何,皆屬於虛。例如,外感傷寒,病入三陰,邪氣大盛,而正氣大虛,此時就屬於虛的病理過程。

隨著邪正雙乃力量的消長,虛實病理也可以互相轉化。尤其是在一些慢性的複雜的病變中,有的由於邪氣久留,損傷正氣,而由實轉虛;也有正氣本虛,抗邪無力,以致痰食水血瘀結,而成為虛實夾雜的;更有正虛邪實,通過調養與治療而轉化為正盛邪衰的。由於邪氣所在鬱位層次不同,正氣受損的程度不同,在虛實夾雜病理中,還有表虛裡實、表實裡虛、上虛下實、上實下虛、虛多實少、實多虛少等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病裡變化。此外,在疾病過程中,由於氣機紊亂與氣化失常,有時表現的證候不能正確地反映病理性質。如病本屬實,由於大結大聚,經絡阻滯,氣血流通受阻,而表現為形寒肢冷、體倦神疲等似虛非虛的假象;也有病本屬虛,由於氣化衰弱,氣血不足,運化無力,而出現脹滿、喘逆等似實非實的假象。前者為真實假虛的病理變化,後者為真虛假實的病理變化。《素問‧玉帆真藏論》云:"漿粥入胃,洩注止,則虛者活。身汗得後利,則實者活。"指出虛實病理的轉機:屬實者,只要邪氣有去路;屬虛者,只要胃氣能恢復,病情就可以朝恢復的方問轉化。

上一節 表裡出入
寒熱進退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