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虫毒包括沙虱、射工、水毒、蛊毒、尸虫、痨虫及诸虫等,多数是肉眼可以看到的有一定形态的致病物体,其中有些也可引起传染和流行,并具有一定的地区性。

沙虱早在晋‧葛洪《肘后方》中即有记述。《病源‧沙虱候》作了较详的描述,谓"其虫甚细,不可见人","生于山内水间","入水浴及汲水澡浴,……及阴雨日行草间",虫便著于人身,初得时皮上有疮,以后则"令百节疼强痛寒热"。据近代研究,沙虱即恙虫及其传播的恙虫热,为一种病源媒介物。

射工、水毒、蛊毒,《病源》对其形状、发病地区及症状表现作了详细记述,谓"江南有射工毒虫":"自三吴已东,及南诸山郡山县,有山谷溪源处,有水毒病,春秋辄得,……亦名溪温";对蛊毒病候记述尤为详尽。根据近代研究,其所指多为血吸虫病,尤以急性期者为然。

疥虫是引致疥疮的病原。《病原‧疥候》谓其"并皆有虫,人往往以针头挑得,状如水肉腐虫"。

痨虫是引致肺痨和痨痰的病原。其特点是蚀人肺藏和有传染性。早在《千金方》就指出:"肺虫居肺间,蚀肺系,故成痨燎";《肘后方》则指出其"死后复传之旁人,乃至灭门":宋《直指方》也说:"其侍奉之人,薰陶日久,受其恶气,多遭传染"等。

寸白虫等诸虫是引致多种肠道及消化道寄生虫病的病原。早在内经时代即有一定认识,如《灵枢‧厥病篇》曰:"肠中有虫瘦及蛟贿",即指蛔虫为病。《伤寒论》论述了"蛔厥"的证治,《金匮,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篇》更指出,"食生肉,变成白虫"。《病源‧九虫病诸候》则总括为伏虫、忱虫、白虫、肉虫、肺虫、胃虫、弱虫、赤虫、烧虫等九虫,并对其形状和寄居部位,均分别作了记述。其巾"白虫"即寸白虫,谓可"长至四五尺,亦能杀人",显系指绦虫而言。而"肺虫"或指肺吸虫病。另外,还提出了"龋虫,《奇效良方‧诸虫门》所说"九虫皆由,……杂食生冷甘肥油腻卤藏等物,或食瓜果与畜兽内藏遗留诸虫子类而生",则是对诸虫为病的致病途径相传播方式的概括。

除上述三者外,中医学中尚有"秽浊之气"或"秽浊之邪"的病因名称,它既不同于六淫,也不同于戾气的概念,但与二者又有密切的关系。考其含义,或为自然界中秽浊、恶浊不洁之气,如空气污浊及臭恶之气,污秽之物,或湿热薰蒸之气等;或指大气污染及有毒之气;或为六淫、戾气致病后病程经过中酝酿化生的病理产物,如痰浊、混浊、饮浊、瘀浊、带浊等。其后二种的含义与所指,则已不属自然因素范围了。(王开林)

上一節 瘴气
生活因素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