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一般说,病因的特性决定发病的特点、性质和类型。六淫邪气多由外感,发病急骤,病程较短,风寒暑湿燥火分别引起风寒暑湿燥火之证。感受疫病邪气,则发病暴急,多相互染易,形成流行性。内伤情志、劳倦等,则发病缓慢,病程长,常以脏腑气机紊乱,气血亏损为发病特点。可见致病原因与发病之间关系密切。

感邪轻重与受邪部位不同,其发病的情况也是不同的。一般说,感邪轻则病轻,感邪重则病重,表里两部同时受邪者,称为"两感",其发病表现、传变转归都较严重。不仅如此,受邪部位不同,其发病也大不一样。同一寒邪,外束肤表,发为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的表实证;直中三阴,发为下利、肢厥、脉微的里虚寒证。《灵枢‧刺节真邪》篇说:"虚邪之中人也,……内搏于骨,则为骨痹;搏于筋,则为筋挛,搏于脉中,则为血闭,不通则为痈;搏于肉,与卫气相搏,……气往来则为痒,留而不去则痹,卫气不行则为不仁"。《灵枢‧五邪篇》说:"邪在肺,则病皮肤庸,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邪在肝,则两脇中痛,寒中,恶血在内,行善掣节,时脚肿。邪在胃,则病肌肉痛,……"热中善饥,……寒中肠鸣腹痛……。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痛,时眩……。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时眩仆"。可见,病位在发病上有重要意义。

不过,病因在各种疾病的发生与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同的,有的原始病因在疾病过程中自始至终起作用,如各种虫邪便是。有的原始病因的作用随着病情的发展便消失了,而让位于它引起的结果,表现为因果交替的发病规律。就是说在一定阶段是病变结果的东西,而这个结果在另一阶段又成为新发疾病的原因。原因和结果交替不已,形成链锁式的发病过程。如情志刺激可导致肝郁气滞,肝郁气滞是七情内伤的结果,倘若病情继续加重发展,肝郁气滞可发展成积聚、症瘦,所以肝郁气滞又成了原因。又如痰饮是由感受外邪、情志过极、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生活失宜等病因,引起肺脾肾气化功能失常,三焦失调,津液停聚而成,但当痰饮形成之后,留于体内,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可病及不同的脏腑经络,形成咳嗽、哮证、喘证、心悸、悬饮、癫痫、眩晕、乳酸、不孕等病症,所以痰饮这个病理产物又成了癫痫、眩晕等发病的病因。

这里讨论的因果交替的发病规律,是正不胜邪的一类病理过程,而疾病的发展,还有正邪相争,正胜邪却,病情好转,最后痊愈的另一类病理过程。

上一節 发病机理
诱因与发病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