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臟腑病機,是指藏俯的功能與形質發生異常改變的機理。中醫學對臟腑病變機理的認識起源很早,可以追溯到《黃帝內經》成書以前的戰圍前期。早在《列子‧周穆王》中即有"去其心則口不能言,去其肝則目不能視,去其腎則足不能立"的記載。《內經》在藏象學說的基礎上,比較全面地闡述了臟腑病機的內容。其中,尤以《素問‧至真要大論》的病機十九條,是臟腑病機的範例,為贓腑辨證的建立和發展奠定了基礎。東漢張衝景《傷寒雜病論》以臟腑經絡學說為依據,把病證的產生看作是臟腑病理變化的反映,開創了根據臟腑病機進行辨證論治的先河。隋唐時代《諸病源候論》、《千金方》、《外台秘要》等醫學著作,基本上都足以臟腑為綱論述的。如《千金方》在每一臟腑之下,首列總論,綜述該臟腑的生理、病理和辨證治療等內容,次列虛實寒熱諸病證候,分門別類,內容豐富,所以按臟腑病機分證,至此時期巳獲得較全而的發展。宋元以後,臟腑病機的研究以脾胃和腎命最為突出。李杲所著《脾胃論》認為人的生命主要依靠元氣的維護,而元氣賴胃氣以滋養。故脾胃為元氣之本,提出"脾胃之氣既傷而元氣亦不能充,諸病之所由生也"的論點,頗受醫家的重視。朱丹溪《格效餘論》對心腎肝三藏的病理作了探討,認為腎精難成易虧,肝腎相火易於妄動,提出了"陽常有餘,陰常不足"的病機理論。明‧薛立齋《內料摘要》重視脾胃淵源於東垣,而對於腎與命門的病理,則認為不當囿於丹溪"陽常有餘,陰常不足"之說。趙獻可《醫貿》多闡發薛氏之學而獨重於腎水命火,對其病機大加發揮。明清以降,對臟腑病機的討論更趨深入。如絢石《理虛元鑑,理虛二統》提出:"陰虛之證統於肺,陽虛之證統於脾",對肺脾虛弱的病機頗有闡述。又如王泰林《夜話錄》以氣風火闡述肝藏病機,也很有發明。經過歷代醫家的補充和發揮,臟腑病機的理論日臻完善和系統,實際上成為中醫病機體係中的核心部分。

人體以臟腑為中心的五大系統,在生理上既互相獨立,又相互聯係,從而維持著整體的協調平衡;而在病理狀況下,也相互影響,引起藏病傳腑、腑病傳藏、藏病及藏、腑病及腑等多種傳變、轉歸的病理變化。但是,無論臟腑病機怎樣複雜,只要抓住臟腑病機的要素,即病因、病位、病性、病勢等進行分析,就可以認識其發生、發展的規律。關於病因,前面已有專章論述。所謂病性,即疾病的性質,是臟腑病機的要點之一。在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邪正鬥爭及其力量對比是決定病性的主要因素。一切疾病的任何階段都反映出邪正鬥爭的特定結果,這種結果的病理狀態可以歸納為虛實和寒熱的不同病理性質。其中,虛實反映了臟腑氣機盈虧盛衰以及正氣寫邪氣的消長強弱狀況。正氣與藏腑氣機不足為虛,邪氣亢盛(包括水、食、痰、血的積留瘀滯)為實,此即《素問‧通評虛實論》所說的"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至於寒熱,則反映了機體陰陽和臟腑氣機偏盛偏衰的不同狀態。陰氣偏盛,臟腑氣機衰減出現的病理為寒,陽氣偏盛,藏腑氣機亢奮出現的病理為然,是嘆映病性的又一方面。寒熱,是決定病性的又一側面。虛實相寒熱,是疾病發展過程中病變性質的基本病理,是從邪正力量對比和陰陽失調狀況兩個不同的側面反映疾病的本質,二者是相互滲透的邪正力量對比和陰陽盛衰狀況的病理概念。

所謂病位,即指藏腕病機的定位。它是建立在藏象學說系統定位基礎之上的。中醫藏象學說的系統定位,使結構和功能有機地結合起來,並以功能系統定位為主,結構系統居於次要地位,這就是臟腑病機系統定位的主要特點。所謂病勢,是指疾病的發展變化趨勢,包括"傳變"和"轉歸"。疾病處於不斷運動變化之中,病機僅僅是對疾病某一階段病理的揭示。隨著病情的變化,病機也將隨之而變。一個疾病病理變化的全過程,是無數個病變階段上所有病機的總和。在確定具體的病機時,既要考慮現階段的病勢,也要考慮其病變轉歸。只有全面了解疾病的傳變相轉歸趨勢,才能更加深刻地認識現證病機。所以病勢也是研究藏藏病機的重要內容。與此同時,探討臟腑病機還必須注意以下幾層關係:第一,五臟系統的整體性聯係。人體六腑、五體、五官與五藏有著不可分割的聯係,某藏發生病變,可從本藏所有生理功能和所屬各個方面反映出不同的病象。例如,肺主氣之宣降以敷布津液,通調水道,外合皮毛,衛外為固,上通於喉,開竅於鼻。所以肺藏有病,常從肺藏、肺係、肺衛、肺竅各個部位反映出氣和津液的異常狀態。又如心藏神,主血脈的運行,外聯脈絡,下合小腸,開竅於舌。所以心藏有病,常從神、心、血、脈、舌五個方面反映出病理變化。因此,只有聯係本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的各個方面進行分析,才能揭示其病變本質:第二,五臟六腑之間的協同關係。人體五臟之間是相通的,各藏的功能活動既是本系統的緊密配合,也需要五臟間的協同合作。五臟相互協調、相互制約,才能完成氣機的升降出入運動。所以,五臟之間是不可分的,分析任何一藏的病機,都要考慮五臟間的協同關係;第三,臟腑功能與氣血津精之間的辨證關係。氣血津精是臟腑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是五臟六腑賴以繼持正常功能活動的源泉。然而,氣血津腑的攝納,生化、輸洩又反映了臟腑之間的協同作用。任何一藏發生病變,無論是氣機障礙、氣化失常、還是形質損傷,總要影響氣血津精發生病理改變,不是阻滯,就是虧損。所以分析臟腑病機,還必須注意氣血津精的盈虧、運行狀態;第四,氣血津精的依存、運行和轉化關係。臟腑的病理變化必然影響到氣血津情的運行、依存和轉化關係,分析氣血津精的這些關係,就能更深刻地認識臟腑病理變化。

上一節 病機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