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机 » 藏腑病机 » 心与小肠病机 » 心气虚弱
【內容】

凡因久病不愈,或年老体弱,藏真亏虚,或汗下过甚,损伤气血,引起心悸、气短、面白、脉弱为特征的病变,都属心气虚弱的病理。引起心气虚弱的原因与化源不足或耗伤太过两个方面有关。心气的来源与肺脾肾三藏有关。其一,肾寓元明元阳,为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源泉,心的功能活动,亦有赖肾气的不断补充。其二,脾肺之气汇合于肺,积于胸中,是为宗气。宗气贯心脉而营运血液,亦为资充心气的物质源泉。所以先天的肾气和后天的真气都是心气的源泉。若久病不愈,脾肺气虚;或年老体弱,肾气亏损,都可因生化无源导致心气虚衰。心气与心血是维持心藏正常生理功能的两个方面,彼此协同合作,不可分离。若因汗下太过,气随津泄,则可因心气耗伤太过,造成心气虚弱。

心气的虚弱可直接影响到心主血脉和心主神明的功能活动。而心气又赖先后天元气为其根本,故其病理变化多涉及到神、心、血、脉、舌等功能的改变。首先,《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心气不足,神失气养,神明失主失舍,则精神恍惚,语无伦次;或心神不安而常怀恐惧,悲伤欲哭。故《素问‧调经论》说:"神不足则悲"。《金匮要略》亦谓:"心气虚者,其人则畏"。其次,心气虚弱,心之本身失于温煦充养,故有心悸、心累、气短喘息乃至心痛等。故心气虚弱,常以心悸、气短为主证。第三,血赖心气的推动才能运行于脉以洒陈五脏六腑,营养四肢百骸。若心气不足,血液鼓动无力,不能充盈于血脉,遂现虚细沉迟或细弱无力,或出现结代之脉,或血瘀不行而现颈脉怒张,唇甲发钳,胁腹胀大而青筋显露,乃至上溢于肺而咳唾血沫。第四,舌为心的苗窍,心气虚弱,则血液不能充于舌体,故舌常淡嫩。

心气虚弱,其常见转归有三:一是日久不愈,气虚及阳,发展成为心阳不振。二是心气虚弱,行血无力,渐可引起心血瘀阻之本虚标实病变。三是心气心阳虚衰,心火不能下济于肾,致肾阳亦衰,可因心肾阳气告绝而出现神气散越之虚脱病变。

心阳不振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