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機 » 藏腑病機 » 脾胃病機 » 脾不統血
【內容】

脾不統血,是指脾氣虛弱,不能裹攝血液,血不循經,溢出脈外的病理。所謂脾統血,主要是指脾氣具有裹攝約束血液,使其不致溢出脈外的作用。此即《難經》所稱"脾主裹血"的功能,而後世醫家多從生血、攝血兩個方面進行發揮。因脾氣健運,血液得水穀之精微源源供給,始能生生不息;血得氣攝,始能循行脈中,而無外溢之慮。故《濟陰綱目》有"血生於脾,故曰脾統血"之說。由此可見,脾的統血作用,是脾氣生化和固護血液功能的綜合體現,是氣為血帥和氣之源頭在脾的具體反映。所以,在脾不統血的病理過程中,氣虛不能生血和氣虛不能攝血往往相互影響。當血虛和出血同時存在之時,因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故對脾不統血之病理,常常著眼於氣虛的探究。故凡勞倦思慮傷脾或久病傷耗脾氣等引起脾氣虛弱的原因,都可以導致脾不統血的發生。其臨床表現多以出血為主證。如陽絡傷則血外溢,陰絡傷則血從內滲,可出現吐血、艦血、咳血、尿血、月經量多、崩漏、便血、皮下出血等症。且多兼見聲低息短,少氣懶言等脾虛氣弱徵象。若脾氣久虛導致脾陽虛衰者,則可見血色暗淡,四肢不溫,畏寒脈沉等陽虛見症。若大出血不止,致使氣隨血耗,陽隨陰消,可演變成氣血兩脫或陰竭陽脫之轉歸。

上一節 脾氣下陷
脾虛血弱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