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機 » 精病病機 » 精髓空虛
【內容】

腎藏精生髓,髓養骨充腦。《素問‧五臟生成論》說:"諸髓者皆屬於腦。"《太平聖惠方》說:"骨髓之液謂之精"(《卷七‧腎藏論》)。張景岳亦謂:"精髓同類"(《類經》47頁)。"可見精與髓的生理關係和病理影響極為密切。精虛則髓空,髓虛則精亦虛虧,精髓兩俱不足,即成精髓空虛的病理。

故《素問‧痿論》曰:"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為骨痿",《靈樞‧本神》曰:"恐懼而不解則傷精,精傷則骨酸痿厥"。說明"精髓空虛"可由勞倦、六淫與情志損傷而引起。精髓空虛常可引起和表現為健忘、神思遲鈍、癡呆、昏眩等症。《靈樞‧經脈篇》又說:"督脈之別……虛則頭重、高搖之"。督脈根於腎而上絡腦髓,所以督脈虛則精氣不能升達於腦,亦可致腦髓空虛。故精髓空虛又表現為骨失所充和腦失所養。骨失所充的臨床表現有四肢酸軟,背脊冷痛,骨骼脆弱畸形,骨傷經久不愈,齒搖發落等;腦為髓海,是元神之府,腦失所養主要反映在腦神不健方面。如眩暈、健忘、思維遲鈍、癡呆、精神渙散萎靡等。其次,腎開竅於耳、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故精髓空虛也時常產生耳鳴、耳聾、目花、視歧等症狀。《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髓生肝",肝又主筋,髓液不足則肝血亦虛,筋失所養,因此精髓空腑,骨失所充,每每導致筋骨同痿。

上一節 精不化血
精虛神怯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