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此型體質如遇寒涼則血脈凝澀,血行不暢,則為痛為脹。也有血熱妄行、血溢脈外而致瘀者。臨床常見膚色晦滯,口唇色紫,眼眶暗黑,爪甲枯槁,肌膚甲錯,或現赤絲紅縷瘀斑,脈沉澀弦緊,舌多瘀點。發病後多見痞悶作脹,痛有定處,或有時出血,或症痿積聚。血瘀日久可化熱內蘊,此時對溫熱燥火尤為敏感。

上述五種病理體質的易感性以及傳變趨勢,均是相對而言。所謂某種體質類型易感某種病邪,只是指其較大的可能性與傾向性而言,並非必感某邪而不感他邪。既病之後,則所患病證的性質往往與外邪和體質類型的綜合影響有關。以風淫為例。風邪中人,則得風病。如作用於素體陰虛內熱者,則常為風熱見證;作用於素體陽虛外寒者,則常為風寒見證;作用於素體痰濕內盛者,則常呈風濕見證等等。其病變發展趨向和傳變過程則往往取決於體質因素。如寒邪中人而易得寒病,素體陽虛者,病多從寒化,或表寒特甚,或直中於裡,或入裡寒化。素體陰虛者,如中寒邪,雖以寒病為其始,但往往有化熱傷陰之傾向,或為表寒裡熱,或入裡化熱。如素體濕甚者,則往往形成寒與混合的病理過程,寒濕或在肌膚,或在上焦,或在中焦,或在下焦等等。所謂"同氣相求"之病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指的各種體質類型對六淫病邪相應的易感性,和感邪以後發病類型與傳變趨勢的傾向性而言的。

關於體質與方藥宜忌,徐靈胎在《醫學源流論‧病同人異論》中說得十分明確:"天下有同此一病,而治此則效,治彼則不惟無效,反而有大害者,何也?則以病同而人異也。夫七情六淫之感不殊,而受感之人各殊,或氣體有強弱,質性有陰陽,生長在南北,性情有剛柔,筋骨有堅脆,肢體有勞逸,年齡有老少,奉養有膏粱藜霍之殊,心境有憂勞苦樂之別,更如天時有寒暖之不同,受病有深淺之各異,一概施治,則病情雖中,而於人之氣體近乎相反,則利害亦相反矣"。由此可見體質在治療中的重要作用,故處方用藥必須照顧到體質之宜忌,如氣血素虛體質忌破氣藥,痰濕體質忌滋膩藥,陰虛體質忌辛燥藥,陽虛體質忌苦寒藥,瘀血體質忌收澀藥等,這些方面都是臨床上應當注意的問題。

(匡調元)

上一節 痰濕體質
情志病機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