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tings您的瀏覽器未開啟Javascript!本網站利用它優化用戶的瀏覽體驗,若未開啟它,除了導致部分網頁功能無法正常運作,瀏覽效能也會較差!


home
search
AD
【內容】

【概念】

噯氣《素問》稱"噫"。《傷寒論》中稱"噫氣"。《景岳全書.雜證謨》謂:"噫者,飽食之忌,即噯氣也"。噯氣,氣味酸厲而臭者,叫噯腐。

噯氣與呃逆不同,噯氣聲音沉長,是氣從胃中上逆;呃逆聲音急而短促,發自喉間。

【常見證候】

  1. 食滯停胃噯氣:噯氣有酸腐臭味,噯聲悶濁或惡心,噯氣不連續發作,胸脘痞悶,不思飲食,大便有酸腐臭味或秘結,舌苔厚膩,脈象滑實。
  2. 肝氣犯胃噯氣:噯氣頻繁,噯聲響亮,胸悶不舒,脇肋隱痛,舌苔薄白,脈弦。
  3. 脾胃虛弱噯氣:噯氣斷續,噯聲低弱,嘔泛清水,不思飲食,面色㿠白或萎黃,舌質淡薄白苔,脈象虛弱。
【鑒別分析】
  1. 食滯停胃噯氣與肝氣犯胃噯氣:二者皆為實證。前者由於飲食所傷,後者由於情志不遂。二者主要區別是兼症不同。食滯停胃噯氣,由飲食不節,停滯胃脘,中焦氣機受阻,胃氣上逆,故見噯聲悶濁;而肝氣犯胃噯氣,由於憂思惱怒,肝氣鬱結,橫逆犯胃,胃氣上逆,故見噯聲響亮,噯氣頻繁。食滯停胃噯氣,兼見胸脘痞悶,不思飲食,噯氣帶酸臭味,大便亦有酸腐臭味等傷食證的特點。肝氣犯胃噯氣,由於肝氣鬱結,胃失和降,故見胸悶不舒,脇肋隱痛,脈弦等症。前者治以消食導滯、理氣和中法,方用保和丸,後者治以疏肝理氣、降逆和胃法,方用柴胡疏肝湯。
  2. 脾胃虛弱噯氣:由於素體虛弱或病後失調,脾胃氣虛,納運失常,胃氣不和,故噯氣斷續,噯聲低弱。本證與前述兩證之鑒別是:食滯停胃之噯氣,特點是噯氣有酸腐味;肝氣犯胃之噯氣,特點是具有噯氣而不暢,其聲高亢,本證則噯氣低弱。此外從病史上亦可分辨,食滯者有傷食史,肝氣者有情志抑鬱史,本證有久病體虛史。食滯者舌苔厚膩而脈滑,肝氣與脾胃虛弱者,雖皆可見舌苔白薄,但兼證與脈象不同。食滯、肝氣鬱為實,治以消導疏和;本證則以補益脾胃為主,方用健脾散。
總之噯氣一證,有虛實之分。實者以食滯、肝鬱為常見,虛者以脾胃虛弱為主。實者噯聲高亢;虛者噯聲低弱,在聞診中即可辨清。

【文獻別錄】

  1. 《類證治裁.噯氣》:"凡病後及老人脾胃虛弱者多有之。顧亦有肝氣逆乘,噯酸作飽,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仲景謂胃虛,客氣上升,必假重墜以鎮逆(旋覆代赭湯)。亦有肺氣失降而作噯者(蘇子降氣湯去桂杏仁貝母之屬)。其胃虛氣滯而作噯者(十味保和湯)。…如脾腎虛寒,命門火衰,濁陰不降,致痞滿噯氣者(理陰煎加減)。如胃有痰火噯氣者(星夏梔子湯)。專由脾胃陽虛,中氣為陰邪阻格者,和中為要(健脾散)"。

上一節 呵欠
吞酸 下一節

AD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