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論病 (48~61) » 第六十一難 神聖工巧
【內容】

經言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脈而知之謂之巧,何謂也?然:

  • 望而知之者,望見其五色以知其病。
  • 聞而知之者,聞其五音以別其病。
  • 問而知之者,問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
  • 切脈而知之者,診其寸口,視其虛實,以知其病,病在何藏府也。
經言以外知之曰聖,以內知之曰神,此之謂也。

【註】

  1. 素問五藏生成篇曰:「色見青如草滋者死,黃如枳實者死,黑如□者死,赤如衃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見死者也。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雞冠者生,黃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烏羽者生,此五色之見生也。生於心,欲如以縞裏紅。生於肝,欲如以縞裹紅。生於肝,欲如以縞裹紺。生於脾,欲如以縞裹栝蔞實。生於腎,欲如以縞裹紫。此五藏生色之外榮也。」
  2. 靈樞四十九篇曰:「青黑為痛,黃赤為熱,白為寒。又日赤色出於兩顴,大如拇指者,病雖小癒,必卒死。黑色出於庭,(庭者顏也)大如拇指,必不病而卒。」
  3. 又七十四篇曰:「診血脈者多赤,多熱;多青、多痛;多黑,為久痹。多黑、多赤、多青、皆見者,為寒熱。身痛面色微黃,齒垢黃,爪甲上黃,黃疸也。」
  4. 又如驗產婦面赤舌青,母活子死,面青舌赤沫出,母死子活,唇口俱青,子母俱死之類也。
  5. 袁氏曰:「五藏之色見於面者,各有部分,以應相生相剋之候,察之以知其病也。」
  6. 四明陳氏曰:「五藏有聲,而聲有音。肝聲呼,音應角,調而直,音聲相應則無病,角亂則病在肝。心聲笑,音應微,和而長,音聲相應則無病,徵亂則病在心。脾聲歌,音應宮,大而和,音聲相應則無病,宮亂則病在脾。肺聲哭,音應商,輕而勁,音輕相應則無病,商亂則病在肺。腎聲呻,音應羽,沈而深,音聲相應則無病,羽亂則病在腎。」
  7. 袁氏曰:「聞五藏五聲,以應五音之清濁,或互相勝負,或其音嘶嗄之類,別其病也。」
  8. 此一節,當於素問陰陽應象論,金匱真言諸篇,言五藏聲音,及三十四難云云求之,則聞其聲,足以別其病也。
  9. 靈樞六十三篇曰:「五味入口,各有所走,各有所病。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鹹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氣,多食之令人洞心,辛與氣俱行,故辛入心而與汗俱出。苦走骨,多食之之令人變嘔。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悗心。(悗言悶)推此則知,問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之所起所在也。」
  10. 袁氏曰:「問其所欲五味中,偏嗜偏多食之物,則知藏氣有偏勝偏絕之候也。」
  11. 診寸口,即第一難之義。視虛實,見六難并四十八難。
  12. 王氏脈法讚曰:「脈有三部,尺寸及關,榮衛流行,不失衡銓,腎沈心洪肺浮肝弦,此自常經,不失銖分,出入升降,漏刻周旋,水下二刻,脈一周身,旋復寸口,虛實見焉,此之謂也。」
  13. 以外知之望聞,以內知之問切也,神微妙,聖通明也,又總結之,言聖神則功巧在內矣。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