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風濕相搏,骨節疼煩,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者,甘草附子湯主之。

【註】

  • 風濕相搏,骨節疼頰,重著不能轉側,濕勝風也。掣痛不可屈伸,風勝濕也。
  • 今掣痛不可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惡風不欲去衣,皆風邪壅盛,傷肌表也。
  • 小便不利,濕內蓄也。
  • 身微腫者,濕外薄也。
  • 以甘草附子湯微汗之,祛風為主,除濕次之也。
  • 以上二條,皆詳風濕之義,以明風濕之治也。

【集註】

  • 方有執曰:「搏,捏聚也。言風與濕捏合搏聚,共為一家之病也。煩,風也。痛、濕也。風淫則掣,濕淫則痛,風濕之邪注經絡,流關節,滲骨髓,身體所以煩痛、掣痛而不利也。近之則痛劇者,外邪客於內,迕之則逆也。短氣者,汗多亡陽而氣傷也。惡風不欲去衣者,以重傷,故惡甚也,甘草益氣和中,附子溫經散濕,朮能勝濕燥脾,桂枝祛風固衛,此四物者,所以為風濕相搏之藥也。」
  • 吳人駒曰:「必脈之沉而細者,若浮大而盛,則風多而濕少,附子須在審之。」

【方劑】

甘草附子湯
甘草二兩(炙)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 桂枝四兩 白朮右四味,以水六升,
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則解,能食,汗止復煩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為妙。

【方解】

風濕之治,用甘草附子湯,即桂枝附子湯去薑、棗、加白朮也。去薑、棗者,畏助汗也。加白朮者,燥中濕也。日三服,初服一升,不得汗解,則仍服一升。若微得汗則解,解則能食,是解已徹也,可止再服。若汗出而復煩者,是解末徹也,仍當服之,但不可更服一升,恐已經汗,多服而過汗也,服五合可也。如不解,再服六、七合為妙。似此服法,總是示人不可盡劑之意,學者於理有未解處,即於本文中求之自得矣。

上一節 痙濕暍15
痙濕暍17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