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病者,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赤,獨頭動搖,卒口噤,背反張者,痙病也。若發其汗者,寒濕相搏,其表益虛,即惡寒甚,發其汗已,其脈如蛇。

按:諸家以剛、柔二痙,列為首條,今以此為第一條者,蓋剛、柔之辨,俱從此條分出, 痙病之最備者,宜冠諸首。再痙病也之下,「若發其汗…」六句,與上文義不屬,與 後之十一條中「為欲解,脈如故,反伏弦者痙」句,文義相屬,宜分於彼。

【註】

病人身熱惡寒,太陽證也;頸項強急,面赤目赤,陽明證也。頭熱,陽鬱於上也;足寒,陰凝於下也。太陽之脈循背上頭,陽明之筋上挾於口,風寒客於二經,則有頭搖口噤,反張拘強之證矣。此皆痙病之形證,故首揭之,以為要領。

【集註】

  • 李彣曰:手三陽之筋,結入結頷頰。足陽明之筋,上挾於口。風寒乘虛,入其筋則攣,故牙關急而口噤。

上一節 17
2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