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上焦篇 » 風溫、溫熱、溫疫、溫毒、冬溫 » 化斑湯 銀翹散加減 清宮湯 牛黃丸 紫雪丹 至寶丹
【內容】

太陰溫病,不可發汗,發汗而汗不出者,必發斑疹,汗出過多者,必神昏讝語,發斑者,化斑湯主之。發疹者,銀翹散去豆豉,加細生地、丹皮、大青葉,倍元參主之。禁升麻、柴胡、當歸、防風、羌活、白芷、葛根、三春柳。神昏讝語者,清宮湯主之,牛黃丸紫雪丹、局方至寶丹亦主之。

【註】

  1. 溫病忌汗者,病由口鼻而入,邪不在足太陽之表,故不得傷太陽經也。
  2. 時醫不知,而誤發之:若其人熱盛血燥,不能蒸汗,溫邪鬱於肌表血分,故必發斑疹也。若其人表疏一發,而汗出不止,汗為心液,誤汗亡陽,心陽傷而神明亂,中無所主,故神昏。心液傷而心血虛,心以陰為體,心陰不能濟陽,則心陽獨亢,心主言,故讝語不休也。
  3. 且手經逆傳,世罕知之,手太陰病不解,本有必傳手厥陰心包之理,況又傷其氣血乎?

【方劑】

化斑湯
石膏一兩 知母四錢 生甘草三錢 元參三錢 犀角二錢 白粳米一合
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渣再煮一鍾,夜一服。

方論:

  1. 此熱淫於內,治以鹹寒,佐以苦甘法也。
  2. 前人悉用白虎湯作化斑湯者,以其為陽明證也。
  3. 陽明主肌肉,斑疹遍體皆赤,自內而外,故以石膏清肺胃之熱,知母清金保肺,而治陽明獨勝之熱,甘草清熱解毒和中,粳米清胃熱而保胃液,白粳米陽明燥金之歲穀也。
  4. 本論獨加元參,犀角者:以斑色正赤,木火太過,其變愈速,但用白虎燥金之品,清肅上焦,恐不勝任,故加元參啟腎經之氣,上交於肺,庶水天一氣,上下循環,不致泉源暴絕也。犀角鹹寒,稟水木火相生之氣,為靈異之獸,其陽剛之體,主治百毒,蟲疰邪鬼瘴氣,取其鹹寒,救腎水以濟心火,托斑外出,而又敗毒避瘟也。再病至發斑,不獨在氣分矣。故加二味涼血之品。

【方劑】

銀翹散去豆豉加細生地丹皮大青葉倍元參
即於前銀翹散內去豆豉,加細生地四錢 大青葉三錢 丹皮三錢 元參加至一兩

方論:

  1. 銀翹散義見前。
  2. 加四物,取其清血熱。去豆豉,畏其溫也。
  3. 按吳又可有揗裡舉斑湯,不言疹者,混斑疹一氣也。
  4. 考溫病中發疹者,十之七八。發斑者十之二三。
  5. 蓋斑乃純赤,或大片為肌肉之病,故主以化斑湯,專治肌肉。
  6. 疹係紅點高起,麻疹痧皆一類,係血絡中病,故主以芳香透絡,辛涼解肌,甘寒清血也。
  7. 其托裡舉斑湯,方中用歸 升 柴 芷 川山甲 皆溫燥之品,豈不畏其灼津液乎?且前人有痘宜溫疹宜涼之論,實屬確見,況溫疹更甚於小兒之風熱疹乎,其用升柴取其升發之義,不知溫病多見於春夏發生之候,天地之氣,有升無降,豈可再以升藥升之乎?
  8. 且經謂「冬藏精者,春不病溫」,是溫病之人,下焦精氣久已不固,安庸再升其少陽之氣,使下竭上厥乎,經謂無實實,無虛虛,必先歲氣,無伐天和,可不知耶?後人皆尤而效之,不讀經文之過也。
  9. 再按時人發溫熱之表,二三日汗不出者,即云斑疹蔽伏,不惟用升柴羌葛,且重以山川柳發之,不知山川柳一歲三花,故得三春之名,俗傳音三春為山川,此柳古稱檉木,詩所謂「其檉其椐」者是也。其性大辛大溫,生發最速,橫枝極細,善能入絡,專發虛寒白疹,若溫熱氣血沸騰之赤疹,豈非見之如讎仇乎?
  10. 夫善治溫病者,原可不必出疹,即有邪鬱,二三日或三五日,既不得汗,有不得不疹之勢,亦可重者化輕,輕者化無,若一派辛溫剛燥,氣受其災,而移熱於血,豈非自造斑疹者乎?再時醫每於疹已發出,便稱放心,不知邪熱熾甚之時,正當謹慎,有疏忽,為害不淺。
  11. 再疹不忌瀉,若裡結須微通之,不可令大泄,致內虛下陷,法在中焦篇。
  12. 汪按三春柳一名西河柳,又名觀音柳,圖經別錄未載,自繆希雍廣筆記,盛推其治疹之功。而用者遂多,不知寒疹須發,溫疹不須發,可用辛涼,不可用辛溫也。木棉紗之類同此,疹以瀉為順,忌升提,忌補澀,亦不宜下,以犯中下二焦,其疹痢者,當苦寒堅陰,治屬中下。

【方劑】

清宮湯
元參心三錢 蓮子心五分 竹葉捲心二錢 連翹心二錢 犀角尖二錢磨沖 連心麥冬三錢

加減法:

  1. 熱痰盛,加竹瀝、梨汁各五匙。
  2. 咳痰不清,加栝蔞皮一錢五分。
  3. 熱毒盛,加金汁、人中黃。
  4. 漸欲神昏,加銀花三錢、荷葉二錢、石菖蒲一錢。

方論:

  1. 此鹹寒甘苦法,清膻中之方也。
  2. 謂之清宮者,以膻中為心之宮城也。
  3. 俱用心者,凡心有生生不已之意,心能入心,即以清穢濁之品,便補心中生生不已之生氣,救性命於微芒也。
  4. 火能令人昏,水能令人清,神昏讝語,水不足而火有餘,又有穢濁也。且離以坎為體,元參味苦屬水,補離中之虛,犀角靈異味鹹,辟穢解毒,所謂「靈犀一點通」,善通心氣,色黑補水,亦能補離中之虛,故以二物為君。
  5. 蓮心甘苦鹹,倒生根,由心走腎,能使心火下通於腎,又回環上升,能使腎水上潮於心,故以為使。
  6. 連趐象心能退心熱,竹葉心銳而中空,能通竅清火,故以之為佐。
  7. 「麥冬」之所以用心者,本經稱其主心腹結氣,傷中傷飽,胃脈絡絕,試問去心焉能散結氣,補傷中,通傷飽,續胃脈,絡絕哉。蓋麥冬稟少陰癸水之氣,一本橫生,根顆連絡,有十二枚者,有十四五枚者,所以然之故,手足三陽三陰之絡,共有十二,加任之尾翳,督之長強,共十四,又加脾之大絡,共十五,此物性合人身自然之妙也。惟聖人能體物象,察物情,用麥冬以通續絡脈,命名與天冬並稱門冬者,冬主閉藏,門主開轉,謂其有開合之功能也。其妙處全在一心之用,從古並未有去心之明文,張隱痷謂不知始自何人,相沿已久,而不可改。瑭遍考始知自陶宏景始也,蓋陶氏惑於諸心入心,能令人煩之一語,不知麥冬無毒載在上品,久服身輕,安能令人煩哉?如參朮耆草,以及諸仁諸子,莫不有心,亦皆能令人煩而悉去之哉?陶氏之去麥冬心,智者千慮之失也,此方獨取其心,以散心中穢濁之結氣,故以之為臣。

【方劑】

安宮牛黃丸
牛黃一兩 鬱金一兩 犀角一兩 黃連一兩 硃砂一兩 梅片二錢五分 麝香二錢五分 真珠五錢 山梔一兩 雄黃一兩 金箔衣 黃芩一兩
右為極細末,煉老蜜為丸,每丸一錢,金箔為衣,蠟護。脈虛者人參湯下;脈實者銀花薄荷湯下,每服一丸。兼治飛尸卒厥,五癇中惡,大人小兒痙厥之因於熱者。大人病重體實者,日再服,甚者日三服,小兒服半丸,不知,再服半丸。

方論:

  1. 此芳香化穢濁,而利諸竅,鹹寒保腎水而安心體,苦寒通火腑而瀉心用之方也。
  2. 牛黃得日月之精,通心主之神,犀角主治百毒,邪鬼瘴氣,真珠得太陰之精,而通神明,合犀角補水救火。
  3. 鬱金草之香,梅片木之香(1),雄黃石之香,麝香乃精血之香,合四香以為用,使閉錮之邪熱溫毒,深在厥陰之分者,一齊從內透出,而邪穢自消,神明可復也。
  4. 黃連瀉心火,梔子瀉心與三焦之火,黃芩瀉膽肺之火,使邪火與諸香一齊俱散也。
  5. 硃砂補心體,瀉心用,合金箔墜痰而鎮固,再合真珠犀角為督戰之主師也。

【附註】

按冰片洋外老杉木浸成近世以樟腦打成為之,樟腦發水中之火,為害甚大,斷不可用。

【方劑】

紫雪丹 (從本事方去黃金)
滑石一斤 石膏一斤 寒水石一斤 磁石水煮二斤搗煎去渣入後藥 羚羊角五兩 木香五兩 犀角五兩 沉香五兩 丁香一兩 升麻一斤 元參一斤 炙甘草半斤
以上八味。並搗剉入前藥汁中煎。去渣入後藥。朴硝、硝石各二斤,提淨,入前藥汁中,微火煎,不住手將柳木攪,候汁欲凝,再加入後二味,辰砂〔三兩研細〕、麝香〔一兩二錢研細入前藥拌勻〕,右合成,退火氣,冷水調一二錢。

方論:

  1. 諸石利火水而通下竅,磁石元參補肝腎之陰,而濟上君火,犀角羚羊瀉心膽之火,甘草和諸藥而敗毒,且緩肝急。
  2. 諸藥皆降,獨用一味升麻,蓋欲降先升也。
  3. 丹砂色赤,補心而通心火,內含汞而補心體,為坐鎮之用。
  4. 諸藥用氣,硝獨用質者,以其水鹵結成,性峻而易消,瀉火而散結也。

【方劑】

局方至寶丹
犀角一兩鎊 硃砂一兩飛 琥珀一兩研 玳冒一兩鎊 牛黃五錢 麝香五錢
以安息重湯燉化,和諸藥為丸,一百丸,蠟護。

方論:

  1. 此方薈萃各種靈異,皆能補心體,通心用,除穢邪,解熱結,共成撥亂反正之功。
  2. 大抵安宮牛黃丸最涼,紫雪次之,至寶又次之,主治略同,而各有所長,時對證斟酌可也。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