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上焦篇 » 濕溫、寒濕 » 三仁湯
【內容】

頭痛惡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脈弦細而濡,面色淡黃,胸悶不飢,午後身熱,狀若陰虛,病難速已,名曰濕溫。汗之則神昏耳聾,甚則目瞑不欲言。下之則洞泄。潤之則病深不解。長夏深秋冬日同法,三仁湯主之。

【註】

  1. 頭痛惡寒,身重疼痛,有似傷寒,脈弦濡則非傷寒矣。
  2. 舌白不渴,面色淡黃,則非傷寒之偏於火者矣。
  3. 胸悶不飢,濕閉清陽道路也。
  4. 午後身熱,狀若陰虛者,濕為陰邪,陰邪自旺於陰分,故與陰虛,同一午後身熱也。
  5. 濕為陰邪,自長夏而來,其來有漸,且其性氤氳粘膩,非若寒邪之一汗即解,濕熱之一涼即退,故難速已。
  6. 世醫不知其為濕溫。見其頭痛惡寒身重疼痛也,以為傷寒而汗之,汗傷心陽,濕隨辛溫發表之藥,蒸騰上逆,內蒙心竅則神昏,上蒙清竅則耳聾,目瞑不言。見其中滿不飢,以為停滯,而大下之,誤下傷陰,而重抑脾陽之升,脾氣轉陷,濕邪乘勢內潰,故洞泄。見其午後身熱,以為陰虛,而用柔藥潤之,濕為膠滯陰邪,再加柔潤陰藥。二陰相合,同氣相求,遂有錮結而不可解之勢。
  7. 惟以三仁湯輕開上焦肺氣,蓋肺主一身之氣,氣化則濕亦化也。
  8. 濕氣彌漫,本無形質,以重濁滋味之藥治之,愈治愈壞,伏暑濕溫,吾鄉俗名秋呆子,悉以陶氏六書法治之,不知從何處學來,醫者呆反名病呆,不亦誣乎?
  9. 再按濕溫較諸溫病勢雖緩而實重,上焦最少,病勢不甚顯張,中焦病最多,詳見中焦篇,以濕為陰邪故也,當於中焦求之。

【方劑】

三仁湯
杏仁五錢,飛滑石六錢,白通草二錢,白蔻仁二錢,竹葉二錢,厚朴二錢,生薏仁六錢,半夏五錢

甘瀾水八碗,煮取三碗,每服一碗,日三服。

上一節 8
清宮湯加減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