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tings您的浏览器未开启Javascript!本网站利用它优化用户的浏览体验,若未开启它,除了导致部分网页功能无法正常运作,浏览效能也会较差!


home
search
AD
中焦篇 » 寒湿 » 理中汤 五苓散 四逆汤 桂枝汤
【內容】

湿伤脾胃两阳,既吐且利,寒热身痛,或不寒热,但腹中痛,名曰霍乱。寒多不欲饮水者,理中汤主之。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四逆汤主之。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宜桂枝汤小和之。

【注】

  1. 按霍乱一证,长夏最多,本与阳虚,寒湿凝聚,关系非轻,伤人于顷刻之间,奈时医不读金匮,不识病源,不问轻重,一概主以藿香正气散,轻者原有可愈之理,重者死不旋踵,更可笑者,正气散中加黄连、麦冬,大用西瓜,治渴欲饮水之霍乱病者,岂堪命乎?瑭见之屡矣,故特采金匮原文,备录于此。
  2. 胃阳不伤不吐,脾阳不伤不泻,邪正不争不痛,荣卫不乖不寒热,以不饮水之故,知其为寒,多主以理中汤,温中散寒,人参、甘草,胃之守药,白术、甘草,脾之守药,干姜能通能守,上下两泄者,故脾胃两守之,且守中有通,通中有守,以守药作通用,以通药作守用。
  3. 若热欲饮水之证,饮不解渴,而吐泄不止,则主以五苓,邪热须从小便去,膀胱为小肠之下游,小肠火腑也。五苓通前阴,所以守后阴也,太阳不开,则阳明不阖,开太阳正所以守阳明也。此二汤皆有一举两得之妙。
  4. 吐利则脾胃之阳虚,汗出则太阳之阳亦虚,发热者浮阳在外也。恶寒者,实寒在中也,四肢拘急,脾阳不荣四末,手足厥冷,中土虚而厥阴肝木来乘病者,四逆汤善救逆,故名四逆汤。人参、甘草守中阳,干姜、附子通中阳,人参、附子护外阳,干姜、甘草附中阳,中外之阳复回,则群阴退避,而厥回矣。
  5. 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中阳复而表阳不和也,故以桂枝汤,温经络而微和之。

【方剂】

理中汤 (甘热微苦法)
此方分量以及后加减法悉照金匮原文用者临时斟酌。人参 甘草 白术 干姜各三两。水八杯,煮取三杯,温服一杯,日三服。

加减法:

  • 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四两。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
  • 下多者还用术。悸者加茯苓二两。
  • 渴欲饮水者加术,足前成四两半。
  • 腹中痛者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
  • 寒者加干姜,足前成四两半。
  • 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
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汗,勿发揭衣被。

【方剂】

五苓散

加减法

  • 腹满者加厚朴 广皮各一两。
  • 渴甚面赤脉大紧而急,搧扇不知凉,饮冰不知冷,腹痛甚,时时躁烦者,格阳也,加干姜一两五钱(此条非仲景原文,余治验也)百沸汤和,每服五钱,日三服。
【注】

  1. 汪按湿温 湿疟 寒湿 中寒等证,皆有阴盛格阳。若春温 风温 暑热 温疫 温毒,非犯逆则绝无此证,虽或病前病中,兼犯房劳遗泄,亦断无阴证,而阳盛格阴者,则往往有之,俗医传派不清,临事狐疑,失之毫厘,人命立绝,此条与温热门中中下焦阳厥数条参看,庶乎临证了然,厥功钜矣。

【方剂】

四逆汤 (辛甘热法)
分量临时斟酌。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生附子〔一枚去皮〕、加人参一两
水五茶碗,煮取二碗,分二次服。

【注】

  1. 按原方无人参,此独加人参者,前条寒多不饮水,较厥逆尚轻,仲景已用人参,此条诸阳欲脱,中虚更急,不用人参,何以固内?柯韵伯伤寒注云:仲景凡治虚证,以里为重,协热下利脉微弱者,便用人参,汗后身痛脉沉迟者,便加人参,此脉迟而利清谷,且不烦不欬,中气大虚,元气已脱,但温不补,何以救逆乎?观茯苓四逆之烦躁,且以人参,况通脉四逆,岂得无参,是必有脱落耳,备录于此存参。

AD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