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中焦篇 » 濕溫 » » 加味白頭翁湯
【內容】

內虛下陷,熱利下重,腹痛,脈左小右大,加味白頭翁湯主之。

【註】

  1. 此內虛濕熱下陷,將成滯下之方,仲景厥陰篇,謂熱利下重者,白頭翁湯主之。
  2. 按熱注下焦,設不差必圊膿血,脈右大者,邪從上中而來,左小者下焦受邪,堅結不散之象。
  3. 故以白頭翁無風而搖者,廩甲乙之氣,透發下陷之邪,使之上出,又能有風而靜,廩庚辛之氣,清能除熱,燥能除濕,濕熱之積滯去,而腹痛自止。
  4. 秦皮得水木相生之氣,色碧而氣味苦寒,所以能清肝熱。
  5. 黃連得少陰水精,能清腸澼之熱。
  6. 黃柏得水土之精,滲濕而清熱。
  7. 加黃芩、白芍者,內陷之證,由上而中而下,且右手脈大,上尚有餘邪。故以黃芩清腸胃之熱,兼清肌表之熱,黃連、黃柏但走中下,黃芩則走中上,蓋黃芩手足陽明手太陰藥也。白芍去惡血,生新血,且能調血中之氣也。
  8. 按仲景太陽篇,有表證未罷,誤下而成協熱下利之證,心下痞硬之寒證,則用桂枝人參湯,脈促之熱證,則用葛根黃連黃芩湯,與此不同。

【方劑】

加味白頭翁湯 (苦寒法)
白頭翁三錢 秦皮二錢 黃連二錢 黃柏二錢 白芍二錢 黃芩三錢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

【註】

  1. 汪按治痢之法,非通則澀,扼要在有邪無邪,陰陽氣血,淺深久暫虛實之間,稍誤即危,不可不慎也。又痢俱兼濕,例禁柔膩,其有久痢陰虛,當攝納陰液,或陰中陽虛,應用理陰煎等法者,屬下焦。
  2. 徵按滯下自利諸條,俱係下焦篇證,似不應列入中焦,要知致病之由,則自中焦而起,所以金匱方中只有黃芩湯,以治太陽少陽兩經合病之下利,逐開萬世治利之門經云:「治病必求其本」,此之謂也。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