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下焦篇 » 暑溫、伏暑 » 香附旋覆花湯 控涎丹
【內容】

伏暑濕溫脅痛,或咳或不咳,無寒,但潮熱,或竟寒熱如瘧狀,不可誤認柴胡證,香附旋覆花湯主之;久不解者,間用控涎丹

【註】

  1. 按伏暑濕溫,積留支飲,懸於脅下,而成脅痛之證甚多,即金匱水在肝而用十棗之證,彼因裡水久積,非峻攻不可。
  2. 此因時令之邪,與裡水新搏,其根不固,不必用十棗之太峻。
  3. 只以香附、施覆善通肝絡,而逐脅下之飲。
  4. 蘇子、杏仁降肺氣而化飲,所謂建金以平木。
  5. 廣皮、半夏,消痰飲之正。
  6. 茯苓、薏仁,開太陽而闔陽明。
  7. 所謂治水者必實土,中流漲者開支河之法也。用之得當,不過三五日自愈,其或前醫不識病因,不合治法,致使水無出路,久居脅下,恐成懸飲內痛之證,為患非輕,雖不必用十棗之峻,然不能出其範圍,故改用陳無擇之控涎丹,緩攻其飲。

【方劑】

香附旋覆花湯 (苦辛淡合芳香開絡法)
生香附三錢 旋覆花三錢綿包 蘇子霜三錢 廣皮二錢 半夏五錢 茯苓塊三錢 薏仁五錢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溫服。腹滿者加厚朴,甚痛者加降香末。

【方劑】

控涎丹
苦寒從治法(1)。甘遂〔去心製〕、大戟〔去皮製〕、白芥子。右等分為細末,神麯糊為丸,梧子大,每服九丸,薑湯下,壯者加之,羸者減之,以知為度〔註〕:(1)痰飲,陰病也。以苦寒治陰病,所謂求其屬以衰之是也,按腎經以臟而言屬水,以味鹹味其氣寒,以經而言,屬少陰主火,其味苦,其氣化燥熱,腎主水故苦寒為水之屬,不獨鹹寒為水之屬也。蓋真陽藏之於腎,故腎與心並稱少陰,而並主火也,知此理則知用苦寒,鹹寒之法矣。瀉火之有餘用苦寒,寒能制火,苦從火化,正治之中,亦有從治;瀉水之太過,亦用苦寒,塞從水氣,苦從火味,從治之中亦有正治;所謂水火各造其編之極,皆相似也。苦鹹寒治火之有餘,水之不足,為正治。亦有治水之有餘火之不足者,如介屬芒硝並能行水,水行則火復,乃從治也。

上一節 熱入血室
濕之為物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