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tings您的浏览器未开启Javascript!本网站利用它优化用户的浏览体验,若未开启它,除了导致部分网页功能无法正常运作,浏览效能也会较差!


home
search
AD
卷之二十七-必集杂证谟 » 眼目 » 经义共三十一条
【內容】

  1. 五藏生成篇曰:诸脉者皆属于目。肝受血而能视。
  2. 五阅五使篇曰:目者,肝之官也。肝病者眦青。
  3. 金匮真言论曰: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
  4. 邪气藏府病形篇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
  5. 大惑论曰:五藏六府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邪其精,其精所中不相比也则精散,精散则视歧,视歧见两物。目者,五藏六府之精也,营卫魂魄之所常营,神气之所常生也。故神劳则魂魄散,志意乱。是故瞳子,黑眼法于阴,白眼,赤脉法于阳也,故阴阳合传而精明也。目者,心使也,心者,神之舍也,故神精乱而不转,卒然见非常处,精神魂魄,散不相得,故曰惑也。
  6. 脉度篇曰:蹻脉气不荣则目不合。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
  7. 寒热病篇曰: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正属目本,名曰眼系,头目苦痛取之,在项中两筋间,入脑乃别。阴蹻,阳蹻,阴阳相交,阳入阴,阴出阳,交于目锐眦,
  8. 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
  9. 卫气行篇曰: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夜则气行于阴,而复合于目。
  10. 口问篇曰: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目者,宗脉之所聚也,上液之道也;口鼻者,气之门户也。故悲衷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摇则宗脉感,宗脉感则液道开,液道开故泣涕出焉。液者,所以灌精濡空窍者也。故上液之道开则泣,泣不止则液竭,液竭则精不灌,精不灌则目无所见矣,故命曰夺精。
  11. 解精微论曰:夫心者,五脏之专精也,目者其窍也,华色者其荣也。是以人有德也,则气和于目,有亡忧知于色。是以悲哀则泣下,泣下水所由生。夫水之精为志,火之精为神,水火相感,神志俱悲,是以目之水生也。厥则目无所见。夫人厥则阳气并于上,阴气并于下。阳并于上,则火独光也,阴并于下,则足寒,足寒则胀也。夫一水不胜五火,故目眦盲。是以冲风,泣下而不止。夫风之中目也,阳气内守于精,是火气燔目,故见风则泣下也。有以比之,夫火疾风生乃能雨,此之类也。
  12. 决气篇曰:气脱者,目不明。
  13. 癫狂篇曰:狂,目妄见,耳妄闻,善呼者,少气之所生也。
  14. 藏气法时论曰:肝病者,虚则目䀮䀮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取其经,厥阴与少阳。
  15. 热病篇曰:目中赤痛,从内眦始,取之阴蹻。目不明,热不已者死。
  16. 缪刺篇曰:邪客于足阳蹻之络,令人目痛从内眦始,刺外踝之下半寸所各二痏,左刺右,右刺左,如行十里顷而已。
  17. 论疾诊尺篇曰:目赤色病在心,白在肺,青在肝,黄在脾,黑在肾。黄色不可名者,病在胸中。诊目痛赤脉从上下者,太阳病;从下上者,阳明病;从外走内者,少阳病。
  18. 经筋篇曰:足太阳之筋,支者为目上网。足阳明之筋,上合于太阳,为目下网。足少阳之筋,支者结于目眦为外维。足阳明之筋,引缺盆及颊,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
  19. 癫狂篇曰:目眦外决于面者,为锐眦;在内近鼻者,为内眦;上为外眦;下为内眦。评热病论曰:水者阴也,目下亦阴也,腹者至阴之所居,故水在腹者,必使目下肿也。
  20. 脉要精微论曰: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青欲如苍璧之泽,不欲如蓝;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五色精微象见矣,其寿不久也。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黑白,审长短。以长为短,以白为黑,如是则精衰矣。
  21. 五常政大论曰:赫曦之纪,其病疮疡血流狂妄目赤。阳明司天,燥气下临,肝气上从,脇痛目赤。
  22. 六元正纪大论曰:少阳司天之政,初之气,候乃大温,其病血溢目赤。三之气,炎暑至,民病热中,喉痹目赤。少阴司天之政,民病目赤眦疡。二之气,阳气布,风乃行,其病淋,目冥目赤,气郁于上而热。三之气,大火行,民病目赤。火郁之发,民病目赤心热,甚则瞀闷懊憹,善暴死。木郁之发,甚则耳鸣眩转,目不识人。
  23. 至真要大论曰:少阳之胜,目赤欲呕。太阳司天,面赤目黄,善噫。
  24. 气交变大论曰: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民病两脇下少腹痛,目赤痛眦疡。
  25. 师传篇曰:肝者主为将,使之候外,欲知坚固,视目小大。目下果大,其胆乃横。
  26. 五藏生成篇曰:狥蒙招尤,目冥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入肝。凡相五色之奇脉详前面病门。
  27. 海论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28. 风论曰:风气与阳明入胃,循脉而上至目内眦,其人肥则风气不得外泄,则为热中而目黄;人瘦则外泄而寒,则为寒中而泣出。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风入系头,则为目风,眼寒。
  29. 经脉篇曰:五阴气俱绝,则目系转,转则目运,目运者为志先死,志先死则远一日半死矣。
  30. 诊要经终论曰: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详三十七卷死生门。
  31. 三部九候论曰:目内陷者死。瞳子高者太阳不足,戴眼者太阳已绝,此决死生之要,不可不察也。

上一節 论外备用方
论证共四条 下一節

AD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