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tings您的瀏覽器未開啟Javascript!本網站利用它優化用戶的瀏覽體驗,若未開啟它,除了導致部分網頁功能無法正常運作,瀏覽效能也會較差!


home
search
AD
醫論 » 太陽病附子瀉心湯證
【內容】

心下痞病,有宜並涼、熱之藥為一方,而後能治癒者,《傷寒論》附子瀉心湯所主之病是也。試再詳論之。《傷寒論》原文︰心下痞,而復惡寒汗出者,附子瀉心湯主之。

【附子瀉心湯方】

大黃二兩,黃連、黃芩各一兩,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別煮取汁)。

上四味,切前三味以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納附子汁,分溫再服。

附子瀉心湯所主之病,其心下之痞與大黃黃連瀉心湯所主之病同,因其復惡寒,且汗出,知其外衛之陽不能固攝,且知其陽分虛弱不能抗禦外寒也。夫太陽之根底在于下焦水府,故于前方中加附子以補助水府之元陽,且以大黃、黃連治上,但漬以麻沸湯,取其清輕之氣易于上行也。以附子治下,則煎取濃湯,欲其重濁之汁易于下降也。是以如此寒熱殊異之藥,渾和為劑,而服下熱不妨寒,寒不妨熱,分途施治,同時奏功,此不但用藥之妙具其精心,即製方之妙亦幾令人不可思議也。

自擬變通方

附子瀉心湯之方雖妙,然為其大寒大熱並用,醫者恆不敢輕試。而愚對於此方原有變通之法,似較平易易用。其方無他,即用黃耆以代附子也。蓋太陽之府原有二,一在膀胱、一在胸中,而胸中所積之大氣,實與太陽外表之衛氣有息息密切之關係。氣原屬陽,胸中大氣一虛,不但外衛之氣虛不能固攝,其外衛之陽,亦遂因之衰微而不能御寒,是以汗出而且惡寒也。用黃耆以補助其胸中大氣,則外衛之氣固,而汗可不出,即外衛之陽亦因之壯旺而不畏寒矣。蓋用附子者,所以補助太陽下焦之府;用黃耆者所以補助太陽上焦之府,二府之氣化原互相流通也。爰審定其方于下,以備採用。

大黃三錢、黃連二錢、生箭耆三錢。

前二味,用麻沸湯漬取清湯多半盅,後一味,煮取濃湯少半盅,渾和作一次溫服。

或問︰凡人臟腑有瘀,恆忌服補藥,因補之則所瘀者益錮閉也,今此證既心下瘀而作痞,何以復用黃耆以易附子乎?答曰︰凡用藥開瘀,將藥服下必其臟腑之氣化能營運其破藥之力始能奏效,若但知重用破藥以破瘀,恆有將其氣分破傷而瘀轉不開者,是以人之有瘀者,固忌服補氣之藥,而補氣之藥若與開破之藥同用,則補氣之藥轉能助開破之藥,俾所瘀者速消。

AD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