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tings您的瀏覽器未開啟Javascript!本網站利用它優化用戶的瀏覽體驗,若未開啟它,除了導致部分網頁功能無法正常運作,瀏覽效能也會較差!


home
search
AD
醫論 » 陽明病豬苓湯證
【內容】

發黃之證,多成於濕熱,諸治發黃之方,皆治濕熱之方也。乃有本陽明病,其人蘊有濕熱而不發黃者,自當另議治法,而陽明篇中亦曾載其治方矣。

《傷寒論》原文︰若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此節所謂脈浮者,乃病入陽明,而猶連太陽之府也。蓋太陽之病,在經脈浮,在府亦脈浮,此因太陽之府蘊有實熱,以致小便不利,而熱之入于陽明者,不能由太陽之府分消其熱下行,轉上逆而累及于肺,是以渴欲飲水也。治以豬苓湯,是仍欲由太陽之府分消其熱也。

【豬苓湯方】

豬苓去皮、茯苓、阿膠、滑石、澤瀉各一兩。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納下阿膠,烊消,溫服七合,日三服。

豬苓、茯苓,皆為滲淡之品,而豬苓生於楓下,得楓根陰柔之氣,以其性善化陽,以治因熱小便不利者尤宜,故用之為主藥。用澤瀉者,因其能化水氣上升以止渴,而後下降以利小便也。用滑石者,其性可代石膏,以清陽明之實熱,又能引其熱自小便出也。用阿膠者,因太陽之府原與少陰相連,恐諸利水之藥或有損于少陰,故加阿膠大滋真陰之品,以助少陰之氣化也。

AD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