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经络学 » 经络 » 经络的功用
【內容】

1.经络的生理功能

经络具有联系脏腑和肢体的作 用。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虽 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又共同进行 著有机的整体活动,使机体的内外上 下保持着协调统一,构成一个有机的 整体。而这种相互联系,有机配合主 要是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作用 实现的。由于十二经脉及其分支纵 横交错、入里出表、通上达下联系了脏腑器官,奇经八脉沟通于十二经 之间,经筋皮部联结了肢体筋肉皮肤, 从而使人体的各脏腑组织器官有机地联系起来,如《灵枢‧海论》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

经络具有运行气血,濡养周身, 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作用。人体的各个脏腑组织器官均需要气血的温 养濡润,才能够发挥其正常作用。气 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必须 依赖经络的传注,才能输布周身,以 温养濡润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维持 机体的正常功能,如营气之和调于五 脏,洒陈于六腑,这就为五脏藏精,六 腑传化的功能活动提供了物质条件。所以《灵枢‧本藏》说:“经脉 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 关节者也。”这就指明了经络具有 运行气血,调节阴阳和濡养全身的作 用。由于经络能“行血气而营阴 阳”,营气运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 外,使营卫之气密布于周身,加强了机体的防御能力,起到了抗御外邪, 保卫机体的作用。故《灵枢‧本 藏》说:“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

2.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1)说明病理变化

在正虚邪乘的情况下,经络又是病邪传注的途径。当体表受到病邪侵袭时,可通过经络由表及里,由浅 入深。如外邪侵袭肌表,初见发热、 恶寒、头痛身疼等症,由于肺合皮毛,外邪循经内舍于肺,继而可见咳嗽、 喘促、胸闷、胸痛等肺的病症。《素问‧谬刺论》说:“夫邪之客于 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 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 肠。”指出了经络是外邪从皮毛腠理内传于脏腑的传变途径。此外,经 络也是脏腑之间、脏腑与体表组织 器官之间病变相互影响的渠道。例如,心移热于小肠,肝病影响到胃,胃病影响到脾等,这是脏腑病变通过经 络传注而相互影响的结果。内脏病 变又可通过经络反应到体表组织器 官,如肝病胁痛,肾病腰痛,心火上炎 可致舌部生疮,大肠、胃腑有热可致牙龈肿痛等等。都说明经络是病邪传注的途径。

(2)指导辨证归经

由于经络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和 脏腑络属,它可以反映所属脏腑的病 证,因而在临床上,就可以根据疾病 所出现的症状,结合经络循行的部位 及所联系的脏腑,作为辨证归经的依 据。例如,头痛一症,即可根据经脉 在头部的循行分布而辨别,其痛在前 额者多与阳明经有关,痛在两侧者多 与少阳经有关,痛在颈项者多与太阳 经有关,痛在巅顶者多与厥阴经有 关。又如脇肋与少腹是肝经所过,故 两脇疼痛或少腹痛,多与肝经有关。 此外,某些疾病的过程中常发现在经 络循行通路上,或在经气聚集的某些 穴位上,有明显的压痛、结节、条索 状等反应物,和皮肤形态变化、皮肤 温度、电阻改变等,也有助于对疾病 的诊断。如肠痈患者,有时在足阳明胃经的上巨虚出现压痛;长期消化不 良的病人,有时可在脾俞穴见到异常变化。临床上采用循经诊察,扪穴诊 察,扪穴诊察,经络电测定等方法检查有关经络、腧穴的变化,可作诊断参考。

(3)指导针灸治疗

针灸治病是通过刺灸腧穴,以疏通经气,恢复调节人体脏腑气血的功 能,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针灸选穴, 一般是在明确辨证的基础上,除选用 局部腧穴外,通常以循经取穴为主, 即某一经络或脏腑有病,便选用该经 或该脏腑的所属经络或相应经脉的 远部腧穴来治疗。《四总穴歌》所 说:“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 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就是循经取穴 的很好说明,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例如,胃痛循经远取足三里、梁丘;胁 痛循经远取阳陵泉、太冲等。又如头痛,因前头痛与阳明经有关,可循 经远取上肢的合谷穴,下肢的内庭穴 治疗等等。此外,根据皮部与经络脏 腑的密切联系,临床上用皮肤针叩刺 皮肤,皮内针埋藏皮内来治疗脏腑经脉的病症;根据菀陈则除之的理论, 又可通过刺络出血的方法来治疗一些常见病,如目赤肿痛刺太阳出血, 咽喉肿痛刺少商出血,急性腰扭伤刺 委中出血等等;经筋的病侯,多表现为拘挛、强直和抽搐等症,治疗多以 局部取穴,所谓“以痛为输”。这些 都是经络学说在针灸治疗方面的体现。

经络不仅在人体生理功能上有 重要作用,而且是临床上说明病理变化,指导辨证归经和针灸治疗的重要 理论依据,故《灵枢‧经脉》说: “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经络各论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