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经络学 » 十二经脉 » 足阳明胃经脉
【內容】

足阳明胃经穴位图
足阳明胃经循行图

【循行】

《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 (1) 旁约太阳之脉 (2) ,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 (3) ,却循颐 (4) 后下廉,出大迎 (5) ,循颊车 (6) ,上耳前,过客主人 (7) ,循发际,至额颅 (8)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 (9) ,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10)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 (11) 中。

其支者:起于胃口 (12) ,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 (13) ,抵伏兔 (14) ,下膝髌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 (15) ,入中指内间 (16)

其支者,下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本经穴﹞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下关,头维,人迎,水突,气舍,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大肠募),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髀关,伏兔,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合),上巨虚(大肠下合),条口,下巨虚(小肠下合),丰隆(络),解溪(经),冲阳(原),陷谷(输),内庭(荥),历兑(井)。

﹝交会穴﹞睛明(足太阳),颔厌、悬厘、上关(足少阳),水沟、神庭、大椎(督脉),承浆、上脘、中脘(任脉),迎香(手阳明)。

【注释】

(1)頞──音遏。鼻茎,指鼻根,又称山根。

(2)太阳之脉──指足太阳膀胱经。“约”或作“纳”。

(3)承浆──穴在颏唇沟中央,属任脉。

(4)颐──音夷。口角后,下颌部。

(5)大迎──穴在下颌角前1.3寸骨陷中,适当下颌骨斜线部,有面动脉。

(6)颊车──穴在下颌角前,咬肌中。

(7)客主人──即上关穴,当耳前颧弓上缘。

(8)额颅──即前额骨部,在发下眉上处。

(9)人迎──穴在结喉两侧,颈动脉搏动处。

(10)脾──按古人说“脾”,每兼指胰而言。《难经》云:“脾,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黄庭内景经》说:“脾长一尺掩太仓。”是指胰掩于胃旁。

(11)气街──指经络之气通行的径路。此处之气街,是指气冲部,当股动脉搏动处。

(12)胃口──指胃之下口,即幽门部。

(13)髀关──髀音俾。股外为髀。穴在髂前上棘直下,缝匠肌外侧,约平会阴。

(14)伏兔──大腿前正中部,股四头肌隆起如伏兔,故名。

(15)足跗──即足背。

(16)中指内间──“指”通作“趾”。内间指它的内侧趾缝,外间指它的外侧趾缝。

【语译】

足阳明胃经:从鼻旁开始(会迎香),交会鼻根中,旁边会足太阳经(会睛明),向下沿鼻外侧(承泣、四白),进入上齿槽中(巨髎),回出来夹口旁(地仓)环绕口唇(会人中),向下交会于颏唇沟(会承浆);退回来沿下颌出面动脉部(大迎),再沿下颌角(颊车),上耳前(下关),经颧弓上(会上关、悬厘、颔厌),沿发际(头维),至额颅中部(会神庭)。

它的支脉:从大迎前向下,经颈动脉部(人迎),沿喉咙(水突、气舍,一说会大椎),进入缺盆(锁骨上窝部),通过膈肌,属于胃(会上脘、中脘),络于脾。

外行的主干:从锁骨上窝(缺盆)向下,经乳中(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向下夹脐两旁(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进入气街(腹股沟动脉部气冲穴)。

它的支脉:从胃口向下,沿腹里,至腹股沟动脉部与前者会合。──由此下行经髋关节前(髀关),到股四头肌隆起处(伏兔、阴市、梁丘),下向膝髌中(犊鼻),沿胫骨外侧(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下行足背(解溪、冲阳),进入中趾内侧趾缝(陷谷、内庭),出次趾末端(厉兑)。

它的支脉:从膝下三寸处(足三里)分出(丰隆),向下进入中趾外侧趾缝,出中趾末端。

另一支脉:从足背部(冲阳)分出,进大趾趾缝,出大趾末端,接足太阴脾经。

【病侯】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洒洒振寒。善伸,数欠,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 (1) 而处;甚则欲上 (2) 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 (3) 腹胀,是为骭厥 (4)

是主血所后病者 (5) :狂,疟,温淫,汗出,鼽衄,口歪,唇胗 (7) ,颈肿,喉痹,大腹水肿,膝膑肿痛;循膺、乳、气街、股、伏兔、骭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

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粟,胃中寒,则胀满。

【注释】

(1)牖──音友。指窗口。

(2)上──《素问‧阳明脉解篇》作“登”,《素问‧脉解篇》作“乘”。

(3)贲响──杨上善注:“贲,谓膈也。”贲响当指胸膈肠胃部作响。

(4)骭厥──指足胫部气血阻逆。

(5)主血──胃为水谷之海,化生精微,主生营血,即所谓“营出中焦”。其经多气多血,故主血所生病。

(6)温淫──指热性病症。

(7)唇胗──胗与疹通,指唇疡。《甲乙经》、《脉经》、《千金》作“唇紧”。

【语译】

本经有了异常变动就表现为下列的病症:溲溲战抖发冷,喜欢伸腰,屡屡呵欠,颜面暗黑。病发时,就厌恶别人和火光,听到木器声音就惕惕惊慌,心要跳动,独自关闭房门,遮塞窗户而睡。严重的则可能登高而歌,不穿衣服就走。胸膈部响,腹部胀满。这还可发为小腿部的气血阻逆,如厥冷、麻木、酸痛等症。

本经所属腧穴就能主治有关“血”方面所发生的病症:躁狂,疟病、温热病,自汗出,鼻塞流涕或出血,口歪,唇生疮疹,颈部肿,喉咙痛,大腹水肿,膝关节肿痛;沿着胸前、乳部、气街(气冲穴部)、腹股沟部、大腿前、小腿外侧、足背上均痛,足中趾不能运用。

凡属于气盛有余的症状,则身体前面都发热,有余的症状表现在胃部,则消化强而容易饥饿,小便颜色黄。属于气虚不足的症状,则身体前面都发冷、寒战,胃部寒冷则感到胀满。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