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经络学 » 十二经脉 » 足少阳胆经脉
【內容】

足少阳胆经穴位图
足少阳胆经循行图

【循行】

《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 (1) ,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

其支者: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䪼,下加颊车 (2) ,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肋胁里,出气街,绕毛际 (3) ,横入髀厌中 (4)

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脇,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 (5) ,出膝外廉,下外辅骨 (6) 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 (7) ,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歧骨内 (8) ,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 (9)

﹝本经穴﹞瞳子髎、听会、上关、颔厌、悬颅、悬厘、曲鬓、率谷、天冲、浮白、头窍阴、完骨、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肩井、渊腋、辄筋、日月(胆募)、京门、带脉、五枢、维道、居髎、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阳陵泉(合)、阳交、外丘(郄)、光明(络)、阳辅(经)、悬钟、丘墟(原)、足临泣(输)、地五会、侠溪(荥)、足窍阴(井)。

﹝交会穴﹞头维、下关(足阳明),翳风、角孙、和髎(手少阳),听宫、秉风(手太阳),大椎(督脉),章门(足厥阴),上髎、下髎(足太阳),天池(手厥阴)。

【循行】

(1)头角──当额结节部。

(2)下加颊车──指经脉向下覆蓋于颊车穴部。

(3)毛际──指耻骨部阴毛处。

(4)髀厌──即髀枢,相当于环跳穴部。

(5)髀阳──指大腿的外侧。

(6)外辅骨──指腓骨。

(7)绝骨──指腓骨的下段低凹处。

(8)大指岐骨──指第一、二跖骨而言。

(9)三毛──足趾背短毛。

【语译】

足少阳胆经:从外眼角开始(瞳子髎),上行到额角(颔厌、悬颅、悬厘、曲鬓;会头维、和髎、角孙),下耳后(率谷、天冲、浮白、头窍阴、完骨、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沿颈旁,行手少阳三焦经(经天容),至肩上退后,交出手少阳三焦经之后(会大椎,经肩井,会秉风),进入缺盆(锁骨上窝)。

它的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会翳风),走耳前(听会、上关;会听宫、下关),至外眼角后;另一支脉:从外眼角分出,下向大迎,会合手少阳三焦经至眼下;下边盖过颊车(下颌角),下行颈部,会合于缺盆(锁骨上窝)。由此下向胸中,通过膈肌,络于肝,属于胆;沿胁里,出于气街(腹股沟动脉处)绕阴部毛际,横向进入髋关节部。

它的主干(直行脉):从缺盆(锁骨上窝)下向腋下(渊液、辄筋;会天池),沿胸侧,过季脇(日月、京门;会章门),向下会合于髋关节部(带脉、五枢、维道、居髎…环跳)。由此向下,沿大腿外侧(风市、中渎),出膝外侧(膝阳关),下向腓骨头前(阳陵泉),直下到腓骨下段(阳交、外丘、光明、阳辅、悬钟),下出外踝之前(丘墟),沿足背进入第四趾外侧(足临泣、地五会、侠溪、足窍阴)。

它的支脉:从足背分出,进入大趾趾缝间,沿第一、二跖骨间,出趾端,回转来通过爪甲,出于趾背毫毛部,接足厥阴肝经。

【病侯】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者面微有尘 (1) ,体无膏泽 (2) ,足外反热 (3) ,是为阳厥 (4)

是主骨所生病者 (5) ,头痛,颔痛,目锐眦痛,缺盆中肿痛,腋下肿,马刀侠瘿 (6) ,汗出振寒,疟,胸胁、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小指次指不用。

【注释】

(1)面微有尘──形容面色灰暗,好像蒙有尘土一样。

(2)膏泽──即脂滑润泽之意。

(3)足外──指下肢外侧,经脉所过部分。

(4)阳厥──此指足少阳经气阻逆为病。

(5)主骨──张介宾说:“胆味苦,苦走骨,故胆主骨所生病。

(6)马刀侠瘿──此指瘰疬生在颈项或腋下等部位。

【语译】

本经有了异常变动就表现为下列的病症:嘴里发苦,好叹气,胸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孔象蒙着微薄尘,身体没有脂润光泽,小腿外侧热,还可发为足少阳部分的气血阻逆,如厥冷、麻木、酸痛,等症。

本经所属腧穴能主治有关“骨”方病症:如头痛,颞痛,眼睛外眦痛,缺盆(锁骨上窝)中肿痛,腋下肿,如“马刀挟瘿”等症,自汗出,战栗发冷,疟疾乃危急部、脇肋、大腿及膝部外侧以至小腿腓骨下段“绝骨”、外踝的前面,以及各骨节都酸痛,小趾侧的次趾(足无名趾)不好运用。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