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祛风之剂 » 小续命汤
【內容】

六经中风通剂,千金

【主治】

治中风不省人事,神气溃乱,半身不遂,筋急拘挛,口眼㖞邪,语言蹇涩,风溼腰痛,痰火并多,六经中风,及刚柔二痉(1)

  1. 阴虚火旺,痰随火涌,故不省人事,血虚风中左体,为左不遂,气虚风中右体,为右不遂,风中筋脉则拘急,风中口而则㖞邪,风中舌本则语涩,风溼中腰则腰痛,痉者项背强直,手足反张也。伤风有汗为柔痉,以风能散气也。伤寒无汗为刚痉,以寒能涩血也。亦有血虚筋脉无所荣养而成痉者,凡中风口开为心绝,手撒为脾绝,眼合为肝绝,遗尿为肾绝,鼻鼾为肺绝,吐沫直视,发直头摇,面赤如粧,汗缀如珠者,皆不治,或只见一二证,尚有得生者,金匮中风篇曰: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虚寒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脉络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则急,正气引邪,㖞僻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脊重不伸,邪入于腑,则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沫,释曰中络者邪方入卫,尚在经络之外,故但肌肤不仁,中经则入荣脉之中,骨肉皆失所养,故身体重著,至中腑中脏,则离外而内邪入深矣。中腑必归于胃者,胃为六腑,总司也。中脏必归于心者,心为神明之主也。风入胃中,胃热必盛,蒸其津液,结为痰涎,胃之大络入心,痰涎壅盛,堵其出入之窍,故中腑则不识人也。诸脏受邪,迸入于心,则神明无主,故中脏者,舌纵难言,廉泉开而流涎沫也。廉泉穴在舌下,窍通于肾,津液之所出也。

【组成】

防风 一钱二分  桂枝、麻黄、杏仁 去皮尖炒研  芎藭 酒炒  白芍 酒炒  人参、甘草   黄芩 酒炒  防己 八分  附子 四分

每服三钱,加姜枣煎。

【加减】

  1. 筋急语迟脉弦者,倍人参,加薏仁当归,去芍药以避中寒。
  2. 烦躁不大便去桂附,倍芍药,加竹沥。
  3. 日久不大便,胸中不快,加大黄枳壳。
  4. 脏寒下利,去防己黄芩,倍附子,加白术。
  5. 呕逆加半夏。
  6. 语言蹇涩,手足战掉,加石菖蒲、竹沥。
  7. 身痛发搐,加羌活。
  8. 口渴加麦冬、花粉。
  9. 烦渴多惊,加犀角羚羊角。
  10. 汗多去麻黄、杏仁加白术。
  11. 舌燥去桂附,加石膏。

【方义】

此六经中风之通剂也。吴鹤皋曰:麻黄、杏仁,麻黄汤也。治太阳伤寒,桂枝、芍药,桂枝汤也。治太阳中风,此中风寒有表证者所必用也。人参、甘草补气,川芎、芍药补血,此中风寒气血虚者所必用也。风淫故主以防风,溼淫佐以防己,寒淫佐以附子,热淫佐以黄芩,病来杂扰,故药亦兼该也。

【方论】

按:中风有解表攻里行中道三法,内外证俱有者,先解表而后攻里,医贯曰此治冬月直中风寒之的方,亦麻黄桂枝之变法,六经有余之表证,须从汗解,如有便溺阻隔,宜三化汤,麻仁丸,通利之,然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世间内伤者多,此方终不可轻用也。昂按:此方为治风套剂,今人罕用,然古今风方多从此方损益为治,喻嘉言曰:中风之脉,必有所兼,兼寒则浮紧,兼风则浮缓,兼热则染数,兼痰则浮滑兼气则浮濇,兼火则盛大,兼阳虚则脉微,兼阴虚则脉数,或细如丝,虚滑为头痛,缓迟为营卫衰,然虚浮迟缓,正气不足,尚可补救,急大数疾,邪不受制,必死无疑,若数大未至急疾,尚有不死者,保命集曰:厥阴泻痢不止,脉沉迟,手足厥逆,脓血稠黏,此为难治,宜麻黄汤,小续命汗之,谓有表邪宿于内,当散表邪,则脏腑自安矣。又曰厥阴风泻,以风治风,小续命消风散主之。

【附方】
  1. 易老六经加减法:.
  2. 本方倍麻黄杏仁防风,名麻黄续命汤,治太阳中风,无汗恶寒。
  3. 本方倍桂枝芍药杏仁,名桂枝续命汤,治太阳中风,有汗恶风。
  4. 本方去附子加石膏知母,名白虎续命汤,治阳明中风无汗,身热不恶寒。
  5. 本方加葛根,倍桂枝黄芩,名葛根续命汤,治阳明中风,身热有汗,不恶风。
  6. 本方倍附子,加干姜甘草,名附子续命汤,治太阴中风无汗身凉。
  7. 本方倍桂附甘草,名桂附续命汤,治少阴中风,有汗无热。
  8. 本方加羌活连翘,名羌活连翘续命汤,治中风六经混淆,系之于少阳厥阴,或肢节挛急,或麻木不仁。〔玉机微义曰:此方无分经络,不辨寒热虚实,虽多亦奚以为,易老治分六经,庶乎活法。〕
  9. 本方去防风防己附子白芍,加当归石膏,即古今录验续命汤,治中风痱〔音肥〕身不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能转侧,录验方去人参加干姜黄芩荆沥,即千金大续命汤,通治五脏偏枯贼风。

上一節 祛风之剂
侯氏黑散 下一節

【其它相关项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