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液門 SJ3

﹝別名﹞

腋門、掖門

﹝釋名﹞

穴在掌背尺側旁第4~5指頭縫處,握拳時此處若人之臂腋,又分列兩側如門,故名。古代亦稱宮中旁門為掖門。液、腋、掖三字同音通用。(《靈樞》、《素間》王冰注、《銅人腧穴針灸圖經》等作「液」,《針灸甲乙經》作「腋」,《黃帝內經太素》、《千金要方》作「掖」)。

﹝類別﹞

滎(水)穴。

﹝出處﹞

靈樞‧本輸。

﹝位置﹞

手背第4~5指間,指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微握拳取之。
  • 《靈樞‧本輸》:「小指次指之間也」;
  • 《醫學入門》:「小指、次指本節前陷中」;
  • 《循經考穴編》:「手無名、小指本節前歧縫尖陷中」。

﹝局部解剖﹞

  • 肌肉:第四蚓狀肌、第三骨間背側肌。
  • 神經:指背神經。
  • 血管:指背動脈。

﹝刺灸法﹞

直刺0.3~0.5寸,或斜向掌骨間刺入0.5~1寸,艾條溫灸5~15分鐘。

﹝功效﹞

泄熱、聰耳。

﹝主治﹞

  • 古典:熱病汗不出、頭痛、驚悸、瘧、耳聾鳴、項痛、牙痛、耳痛、咽中如息肉狀、咽外腫、喉痛、目赤澀、肘臂痛、手背紅腫、五指拘攣、腕中無力、四肢浮腫、臂不得舉、善驚、妄言、狂疾。現代、癔病、中耳炎、掌指關節痛。

﹝方例﹞

  • 寒熱痎瘧:天池、合谷、液門、陷谷。
  • 喉痛:液門、魚際。
  • 臂不得舉:液門、前谷。
  • 瘧疾:間使、液門、後溪。
  • 耳鳴、耳聾:聽宮、液門。

上一節 關衝
中渚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