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濕溫 » 1
【內容】

王,三十三歲,壬戌四月二十二日,證似溫熱,但心下兩脅俱脹,舌白,渴不多飲,嘔惡噯氣,則非溫熱而從濕溫例矣。用生薑瀉心湯之苦辛通降法。
生薑一兩 乾薑五錢 茯苓六錢 生薏仁五錢 半夏八錢 黃芩三錢,炒 黃連三錢 生香附五錢
水八碗,煮三茶杯,分三次服。約二時服一次。二煎用水三杯,煎一茶杯,明早服。

二十三日,心下陰霾已退,濕已轉陽,應清氣分之濕熱。
連翹五錢 杏泥仁三錢 銀花五錢 藿梗三錢 蘆根五寸 滑石五錢 熟石膏五錢 黃芩炭三錢 鬱金三錢 黃連二錢
水八碗,煎三碗,分三次服。渣再煮一碗服。

二十四日,斑疹已現,氣血兩燔,用玉女煎合犀角地黃湯法。
生石膏兩半 牛蒡子六錢 知母四錢 元參八錢 銀花一兩 薄荷三錢 連翹一兩 細生地六錢 犀角三錢 桔梗四錢 黃芩四錢,炒 人中黃一錢

二十五日,面赤,舌黃大渴,脈沉肢厥,十日不大便,轉矢氣,譫語,下證也。小承氣湯。
生大黃八錢 枳實五錢 濃朴四錢
水八碗,煮三碗,先服一碗,約三時得大便,止後服;不便再服第二碗。

又大便後,宜護津液,議增液法。
麥冬一兩,連心 連翹三錢 細生地一兩 銀花三錢 元參三錢 甘草二錢,炒
煮三杯,分三次服。能寐不必服。

二十六日,陷下之餘邪不清,仍思涼飲,舌黃微,以調胃承氣湯小和之。
生大黃二錢 元明粉八分 生甘草一錢

二十七日,昨日雖大解而不爽,脈猶沉而有力,身熱不退而微厥,渴甚面赤,猶宜微和之,但恐犯數下之戒,議增液承氣,合玉女煎法。

生石膏八錢 知母四錢 黃芩三錢 生大黃三錢,另煎,分為三份,每次沖一分服
煮成三碗,分三次服。若大便稀而不結不黑,後服勿沖大黃。

二十八日,大便雖不甚爽,今日脈浮不可下,渴思涼飲,氣分熱也;口中味甘,脾熱甚也。議用氣血兩燔例之玉女煎,加苦藥以清脾癉。
生石膏三兩 黃連三錢 元參六錢 麥冬一兩 細生地一兩 知母三錢 黃芩六錢
煮四碗,分四次服。得涼汗,止後服,不渴,止後服。

二十九日,大用辛涼,微合苦寒,斑疹續出如許,身熱退其大半,不得再用辛涼重劑,議甘寒合化陰氣加辛涼,以清斑疹。
連翹三錢 元參四錢 細生地五錢 銀花三錢 黃芩三錢 花粉三錢 黃連二錢 薄荷一錢 麥冬五錢 犀角三錢
煮三碗,三次服。渣再煮一碗服。

大熱雖減,餘焰尚存,口甘弄舌,面光赤色未除,猶宜甘寒苦寒合法。
連翹三錢 細生地六錢 黃芩三錢 丹皮三錢 元參四錢 黃連二錢 麥冬五錢 銀花三錢
水八碗,煮三碗,分三次服。

初二日,于前方內加犀角二錢 知母錢半

初三日,邪少虛多,宜用復脈去桂、棗,以其人本係酒客,再去甘草之重甘,加二甲、丹皮、黃芩。此甘潤化液,復微苦化陰,又苦甘鹹寒法。

初四日,尚有餘邪未盡,以甘苦合化入陰搜邪法。
元參二兩 黃芩二錢 麥冬八錢 知母二錢 細生地六錢 生鱉甲八錢 銀花三錢 丹皮五錢 連翹三錢 青蒿一錢
頭煎三茶碗,二煎一茶碗,分四次服。

上一節 14
2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