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祛寒之劑 » 吳茱萸湯
【內容】

吐利寒厥,仲景

【主治】

治陽明證食穀欲嘔,若得湯反劇者,則屬上焦(1)。少陰證吐利,手足厥冷煩躁欲死(2)。厥陰證乾嘔吐涎頭痛(3)

  1. 食穀欲嘔,胃寒也。得湯反劇,則為太陽熱嘔矣。
  2. 吐則耗陽,利則損陰,厥冷者陰寒氣甚,煩躁者陽氣內爭。
  3. 厥陰之脈俠胃,乾嘔吐沫,裏寒內格也。厥陰之脈上巔,頭痛寒氣上逆也。按:三陽皆有頭痛,太陰少陰二經之脈,不上循頭,故無頭痛,惟厥陰與腎脈會于巔,亦有頭痛,然風溫在少陰,濕溫在太陰,而頭反痛,是又不可拘拘者,李東垣曰:太陰頭痛,必有痰也。少陰頭痛,足寒而氣逆也。蓋太陰少陰二經,雖不上頭,然痰與氣逆,壅于膈中,頭上氣不得暢而為痛也。

【組成】

吳茱萸 一升泡  人參 三兩  大棗 十二枚  生薑 六兩

【方義】

此足厥陰少陰陽明藥也。治陽明食穀欲嘔者,吳茱生薑之辛以溫胃散寒下氣,人參大棗之甘以緩脾益氣和中,喻嘉言曰:此明嘔有太陽,亦有陽明,若食穀而嘔者屬胃寒,與太陽之惡寒嘔逆原為熱證者不同(1),恐誤以寒藥治寒嘔也。若服吳茱萸湯反劇者,則仍屬太陽熱邪,而非胃寒明矣(2)。若少陰證吐利厥逆,至于煩躁欲死,腎中之陰氣上逆,將成危候,腎中陰盛,上格乎陽而為吐逆。〕故用吳茱散寒下逆,人參薑棗助陽補土,使陰寒不得上干,溫經而兼溫中也。吳茱萸為厥陰本藥,故又治肝氣上逆,嘔涎頭痛。本方加附子,名吳茱萸加附子湯,治寒疝腰痛,牽引睪丸,尺脈沉遲。

  1. 火熱上衝而嘔。
  2. 宜葛根加半夏湯,小柴胡湯,梔子豉湯,黃芩湯。

【其它相關項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