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二十四象会通
【內容】

浮沈:以诊气之升降也。阳不能降则脉见于浮,阴不能升则脉见于沈。前人每以脉之在浮在沈与脉之能浮能沈相混,能浮能沈乃高深之义也。

迟数:以诊气之躁静也。躁有因热,有因燥;静有因寒,有因虚。而皆有因郁。按《内经》手躁足静与迟数不同,手经之道近,其气至也迫;足经之道远,其气至也缓。故有躁静之殊也。然先至者不能先去,必待后至者去而始能与之俱去。故无迟数之异也。滑伯仁谓察脉须识上下去来至止,至止即察躁静之事也。察其停于下者之久暂,又察其鼓于上者之久暂,而阴阳嘘吸之躁静了然矣。

强弱:以诊势之盛衰也。应指有力谓之强,无力谓之弱。前人每以脉形之软硬与脉势之盛衰相混。《内经》凡言脉之大小,多指动势之盛衰也。

刚柔:以诊形之软硬也。形软有因血虚,有因溼热;形硬有因血实,有因风寒。此即《内经》之所谓缓急也。

滑濇:以诊形之枯润也。血有余则脉滑,血不足则脉濇。然血由气行,故亦可征气之盛衰云。(气血必有津以载之始能推行滑利,故《内经》以滑为阴有余,濇为阳有余,阴即津液也。)

断续:以诊气血之通塞盛衰也。有形之断续,长短是也。有动之断续,促按濇代是也。此条专言动之断续,应指有力有神属于通塞,无力无神关于盛衰。亦有无力而有神者,微衰而兼塞也。来去停匀,五十不代,谓之续。参伍不调,有来有去,谓之断。其败也,虾游、鱼翔、屋漏、雀啄。塞者,血塞也。衰者,气衰也。败者,气血俱败也。

长短:以诊气之郁畅也。气畅则虽弱而亦长,气郁则虽强而亦短。按气有出入,有升降。出入横也,升降直也。风寒外束,气出不利,脉来弦紧;痰饮中结,气升不利,脉来厥厥如豆,是长短皆有气郁也。经曰长则气治,短则气病,亦言其大概而已。

高深:以诊气之嘘吸也。此指来去之远近,所谓急之深深,达之亹亹者,气之操纵也。浮沈是阴阳嘘噏之已然,高深是阴阳嘘噏之方然。一言气之所在,一言气之所至。

厚薄:以诊血之盈虚也。以形体言,非浮沉之谓也。故有浮而厚,有沉而薄。浮中沉三候俱有,按之不断,谓之厚。仅在一候,按之即断,谓之薄。

宽窄:以诊气血之寒热盈虚也。气热则血涨,气寒则血消,血实则气充,血虚则气怯。

敛散:以诊气之寒热也。以两旁之边际言,非宽窄之谓也。宽窄指脉体之大小,敛散指脉边之清浊。故气寒血盈,宽而亦清;气热血虚,窄而亦浊。亦非刚柔之谓也。刚柔指脉体之硬软,敛散指脉边之紧松。故血虚气寒,软而亦紧;血实气热,硬而亦松。脉中有脊而两边浑浑不清也。

粗细:以诊气血之寒热盈虚也。宽厚相搏谓之粗,窄薄相搏谓之细。

会通者,二十四象互相加乘,以求合于古脉,而诊百病也。如

  • 浮薄而硬,革也。
  • 浮薄而耎,芤也。
  • 浮厚而敛,弦也。
  • 浮薄而散,微也。
  • 长硬而敛,紧也。
  • 短耎而散,濡也。
  • 高而数,促也。
  • 深而迟,伏也。
  • 短而刚强,动滑也。
  • 断而柔弱,结代也。
  • 长厚硬敛,弦牢也。
  • 长厚柔散,洪缓也。
是故:
  • 芤,血虚也。
  • 迟,气寒也。
  • 伏,气闭也。
  • 代散,气脱也,血弱虚微,气血俱虚也。
  • 细紧,气血俱寒也。
  • 革,阴盛于上也。
  • 牢,阴盛于下也。
  • 洪促,气热于气分也。
  • 动滑,气热于血分也。
  • 浮数,气热于气分也。
  • 沉迟,气寒于血分也。
  • 弦革,气寒于气分也。
  • 紧结,气寒于血分也。
  • 细,血中气寒也。
  • 缓,血中气热也。
  • 长短同有气郁,气横于气分则长,气结于血分则短也。
  • 滑濇同有血虚血实,寒凝于血分则实而濇,热亢于气分则虚而滑也。
  • 而且寒极似热,热极似寒;实极似虚,虚极似实。
  • 如滑主痰也,而痰亦见濇;弦主肝也,而肝亦见濡。
  • 上气喘促,脉虚大也,而亦有紧细伏匿。
  • 孕脉必滑也,而亦有虚濇不调。
  • 弦缓相反也,而风弦与热缓相似。
  • 滑濇相反也,而热濇与虚滑相似。
  • 搏与散相反也,而搏而累累不续,即与散同论。
  • 洪与伏相反也,而尸厥霍乱伏与洪同断。
  • 长与短相反也,而长而劲,短而搏,同主气逆气郁。
  • 散与结相反也,而同主癥瘕。
  • 正气未衰则结,正气既衰则散。
  • 亦有乍病食滞而脉散者,胃气新乱而末复也。
  • 或其人素有湿热,加之新伤,而中气益溃也。
  • 有以无脉为病所者,芤脉中空,即内主精血之伤也。
  • 有以有脉为病所者,紧脉浮数,即外主风寒之感也。
抑尤有要焉。

滑伯仁曰:察脉须识上下去来正止,六字真诀。故审脉者,凝神于指下,起伏去来头本之势,而脉之真象无遁,即病之升降敛散之真机亦迸露而无遁矣。明乎此者,必知脉证断无相反,何则?有所以相反者在也。脉病断无不应,何则?有所以不应者在也。仲景曰:“邪不空见,中必有奸”。景岳曰:“脉之假者,人见之不真耳。脉亦何从假哉。”

上一節 指法总义
八法总义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