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疾病防治 » 疾病防治总论 » 国内进展
【內容】

自清‧道光帝于1822年令太医院废止针灸之后,针灸学术一直处于衰落状态。近代,在难病针灸上,无明显成就,基本上仍停留在传统水平上,所报道的亦多为个案。真正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则是在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一、临床证治有所突破:

证治病种的迅速扩展,临床疗效的不断提高,并在传统的基础上出现新的升华,是难病针灸现代进展的最主要特征。它反映在下述几个方面。

(一)从传统难病进入现代难病。针灸被广泛用于现代难病的治疗,这是一个突破。传统难病病种少,用针灸治疗的就更为局限。相反,针灸治之有效的现代难病要多得多,就本书所收集的,就达70余种之多,而已有报道的,则超过90种。传统难病概念模糊,难治程度低,如噎膈一症,实际上应包括食道癌、贲门癌、贲门痉挛、食道神经官能症等。前二者可属于现代难病,而后二者则属一般病症。再有,传统难病很少记载疗效情况,即使有医案记载,也多为个案,而现代难病的针灸治疗均有一定数量的病例,有疗效标准,不少还应用客观指标观察。也就是说,无论在病种的多样性,或病症的复杂难治性,还是在疗效评价的客观性等方面,现代难病针灸水平均已远远超过了古代和近代。

(二)从功能性疾病到器质性疾病。一般认为针灸的调整作用仅适用于机体功能失衡,也就是说,主要用于功能性难病的治疗。实际上,近几十年来的大量实践证明,针灸不仅能有效地治疗功能性疾病,而且可以治疗器质性难病。如以男性不育为例,针灸既可以有效地治疗青壮年阳萎、功能性不射精,同时对精液异常病症也有良好效果,针灸后,精子数量及活动能力均能明显增高。应该指出的是,多数现代难病往往均涉及功能和器质两方面的障碍,针灸之后可同时得到改善。如脑梗塞后遗偏瘫,应用针刺治疗后,在肢体功能恢复同时,CT片上也观察到颅内病灶在逐渐缩小。

(三)临床疗效客观评定。这也是难病针灸现代临床的特点之一。这种评定,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建立疗效评价标准,其中不少是按国内或国际医学界规定的标准进行评判的,如慢性支气管炎、高血脂、糖尿病等;有的则是按通行或自拟标准进行评定,尽管后者还存在标准宽严不一,极需进一步统一的问题,但这无疑有助于提高疗效评价的客观性;二是,建立多指标进行观察,来证实针灸治疗现代难病的效果确实可信。如通过残余尿测定、膀胱内压测定、逼尿肌括约肌协调功能同步检查、尿流率测定、冰水试验等一系列尿流动力学指标,观察针灸对糖尿病性早期膀胱病变的疗效。这种方法已愈来愈多地应用于难病针灸的临床研究;三是,建立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主要用于和中西药物比较,以证明针灸效果的可靠性。这方面工作在难病针灸中应用得非常广泛。近年来还有所深入,不仅针灸与药物比,而且还进行不同针刺手法、穴位乃至不同穴位刺激方法间的比较等。

二、穴、法趋向专一:

主要或专门用于现代难病治疗的穴位刺激方法的广泛应用和对难病具特殊效果的穴位的不断发现,是现代难病针灸进展的又一重要标志。

(一)专一穴位刺激法陆续出现。近几十年来,针灸的各种变革法层出不穷。在这些穴位刺激法中,有的适用范围较广,当然也被用于难病的治疗,诸如电针、耳针、穴位注射、激光针、微波针、超声针等。另有一些则专门或主要用于难病的治疗,如始于70年代的头针疗法,其适应症主要为脑血管意外等引起的中枢性瘫痪、帕金森氏病、舞蹈病、共济失调、功能性失语等病症。又如内蒙中蒙医研究所等单位研制成功的电热针,对浅表性肿瘤、皮肤癌、女阴部白斑等病,效果良好。穴位刺激埋藏,则被用于小儿麻痹后遗症、银屑病、癫痫及多种顽固难愈之疾。另有一种冷冻针灸针,据观察,对慢性肾炎、乳腺增生、青光眼、糖尿病、前列腺炎,疗效甚佳。辽宁彭静山发现的眼针疗法,擅治中风偏瘫等等。

除新发现的穴位刺激法外,还注意从传统的方法中加以挖掘,用于难病的治疗。如芒针用治胃下垂、子宫下垂及性功能障碍等病,皮肤针治疗斜视、近视、神经性皮炎和牛皮癣等,饼灸或铺灸治疗某些慢性痼疾等,均有相当好的效果。

无论是新法的发现还是对古法的发掘,近年仍呈发展之势。

(二)有效穴位的筛选与探索。现代主要进行了二种工作,一种是通过反复实践验证,逐步使难病选穴配方规范化、方案化。目前已有不少病症具有比较固定的穴位配方,穴位配方中包括主穴和配穴,以及比较规范的操作方法。如乳腺增生病,经多年摸索,得到一套完整的取穴操作之法,可重复性强,疗效好。当然,要求所有病症都规范化、方案化,工作还是相当艰巨的,这也是本书的一个主要任务。

第二种工作是探索新的穴位。这同样是一件十分困难的工作。不仅发现不易,还须长期反复验证,鉴别真伪。到目前为止,已探索到对某些难病确有独特效果的新穴。如用治甲状腺机能亢进和内分泌突眼病的上天柱、气瘿穴,用治视神经萎缩的新明穴,用治斜视和近视的正光穴等等。对提高现代难病的疗效有一定意义。

三、原理研究不断深入:

现代难病针灸治疗机理的探索,是近几十年来逐渐开展的,在此之前,主要以经络气血理论来进行阐释。起步时间虽短,但还是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在研究的内容上,大约分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实验研究来观察针刺对病症的确切影响。如设对照组观察艾灸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当艾灸小鼠“大椎”穴后,其成活率高于对照组,瘤体重量的平均值低于荷瘤组。其次,了解针灸对病症的治疗主要是通过哪些途径。如雷诺病,针刺后出现明显的血管扩张效应,症情即得以缓解;又如高血压病,也发现针刺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调节外周阻力而发挥有效的降压作用。最后一步是观察针灸主要影响难病患者哪些方面。如在用咳喘膏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机理研究中,发现对柱状上皮细胞损害有一定修复作用,可提高动物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同时使动物肾上腺有明显增生,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升高血清γ球蛋白的比例和皮泡液中IgA、IgG的含量,增加血浆皮质醇含量,降低血中嗜酸性细胞数目等等。

在方法上,近年来已引进了大量现代西医学和现代自然科学的内容,应用X线、超声波、肌电、心电、生化、细菌学、细胞学、免疫学、血液流变学、微循环等各种技术手段,从整体深入到细胞、亚细胞乃至分子水平进行多层次的研究。

四、开展专题立体研究:

近十年来,在我国针灸界出现了一种令人欣喜的新苗头。即集中优势兵力,用较长时间对一个个难病,进行从文献到临床到机理的全面系统乃至立体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今后难病针灸的研究趋向。这类研究有下列特点:(一)选择重点:一般所选的主攻病症,或是发病率较高、危害较大的难病,或是病程迁延、用其他方法久治不愈的痼疾。总之,均是我国医学科学急需攻关的重点课题。如陕西中医学院所从事的乳腺增生病针灸临床和实验研究,该病于1978年被我国列为癌前病变,在城市妇女中发病率相当高。内蒙古中蒙医研究所采用他们研制的电热针进行治疗肿瘤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等,对目前防治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恶性肿瘤有积极意义。另外,上海针灸研究所等单位对甲状腺机能亢进的临床研究,北京一些医院用穴位注射中草药液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南昌、上海等地对针灸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等等,都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二)立体开展:这是专题研究的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对每一个病症,均进行长期的、反复的不断深化的研究。乳腺增生病的研究,就是从祖国医学文献,临床近、远期疗效,与中、西药物对比以及制造乳腺增生病动物模型,探索治疗机理等方面,前后历时十馀年,系统观察病人达500例以上。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则是在老中医积累的经验基础上进行的。不仅在临床上进行了不同取穴,不同手法的反复对比筛选,近、远期疗效的多指标观察,而且还从内分泌学、解剖形态学、免疫学、新陈代谢、甲皱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等不同方面,不同水平,进行较为深入,细致的探讨。这种多层次、多角度,集中力量,反复针对一个病症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有利于比较深刻地揭示其防治规律。

(三)科学性强:针灸学是一门具有四千年以上传统的医学,近代以来又是祖国医学中与现代西方医学结合最密切的一部分。所以这里的科学性,是指在针灸研究中,既具有科学的继承性,又具有科学的先进性。目前有关的难病针灸专题研究,多体现了此点。首先是充分发挥中医之长,如上述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研究专题、河南中医学院针灸治疗哮喘的专题,均是全面系统总结老中医积累的经验,继承其取穴、手法等。再进一步深化的。乳腺增生病研究专题,始终应用辨证配穴之法,分为肝火、肝肾阴虚、气血双虚等型予以辨治。其次是尽可能应用先进的技术和指标。近年来,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多学科研究中医是中医现代化的主要途径。要提高针灸治疗现代难病的水平,了解其机理,探寻其规律,显然同样如此。难病针灸专题研究已体现此点,如乳腺增生病研究,在诊断上采用了钼钯、热图像、液晶、B型超声及病理切片等多种先进检查手段,而在机理研究上又采取细胞免疫学、放射钢疫学的指标观察。另如脑瘤后遗症针灸治疗专题,采用了脑血流图、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采用放射免疫法来测定脑内神经递质──β-内啡吠的含量等方法。

综上所述,难病针灸在现代已经取得了前人所无法比拟的突破性进展。而就国内外比较,我国在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方面,优势是显然的,应该说处于领先地位。

但是,目前难病针灸的临床与科研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是,迄今为止,在我国现代难病针灸专题研究开展不广,比较局限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真正有优势的更少。多数只局限于一般临床观察,有的则以传统医案形式报道。即使开展临床研究,也是低水平的重复多见。因此,开拓难病针灸研究领域,提高临床科研人员素质是十分重要的事。

其次,现代难病具有症情复杂迁延,病变广泛难愈的特点。笔者认为,在进行专题研究的同时,应积极探索一条针灸与中西药物、疗法结合的道路。因为综合治疗,可以针对难病的不同症候表现,充分发挥各种疗法之长,加速控制和治愈病症。对于一些难治程度高、危害人类较大的难病更应如此。须要提请注意的是,针药结合往往并不是都可以达到互补的。最近在针刺复合麻醉研究中发现,同样是镇痛药物,有的可协同针刺加强镇痛作用,有的则起撷抗针刺麻醉的作用,有的对针刺镇痛则不产生任何影响。因此,进行综合治疗的研究,还有一段很曲折、很艰巨的路要走。

上一節 国外概况
秦汉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