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去濕類 » 冬瓜皮 (《開寶本草》)
【內容】

冬瓜皮為葫蘆科植物冬瓜的果皮。我國各地均有栽培。味甘,性微寒。歸肺、小腸經。功效利水消腫。臨床用名冬瓜皮。

【本草匯言】

《名醫別錄》:味甘,微寒。主除小腹水脹,利小便,止渴。

《日華子本草》:冷,無毒。除煩,治胸膈熱,消熱毒,癰腫,切摩痱子,甚良。

《開寶本草》:味甘,微寒。主除小腹水脹,利小便,止渴。

《本草圖經》:利大小腸。

可作丸服,亦入面脂。

《本草衍義》:患發背及一切疔疽,削一大塊,置瘡上,熱則易之,分敗熱毒氣甚良。

《本草衍義補遺》:性走與急,久病與陰虛者忌之。《衍義》取其分散熱毒氣,有取於走而性急也。九月勿食,俟被霜食之。不爾,令人成反胃病。又差五淋。

《本草綱目》:主驢馬汗入瘡腫痛,陰乾為末塗之,又主折傷損痛。冬瓜仁,治腸癰。

男子白濁,婦白帶,研末炒服。

《本草經疏》:白冬瓜內稟陰土之氣,外受霜露之侵,故其味甘,氣微寒,而性冷利,無毒。水屬陰,瓜性亦屬陰,氣類相從,故能利小便,除小腹水脹也。甘寒解胃中之熱,故又能止渴也。弘景:止消渴煩悶,解毒。孟詵:益氣耐老,除心胸滿,去頭面熱。大明:消熱毒癰腫,切片摩痱子。蘇利大小腸,壓丹石毒。皆得其旨者也。

簡誤:冬瓜性冷利,凡臟腑有熱者宜之。若虛寒腎冷,久病滑泄者,不得食。

《本草乘雅》:冬瓜子仁,吮吸地液,性頗貪狼,雖夏火主時,無妨水大含遍者也。即一粒子,具瓜全體。仲景先生用治腸癰膿未成者,吮吸殆盡。隱居別錄推廣腹內結聚,破之潰之,結解聚散。故最為脾胃壅滯要藥也。

《藥性解》:味甘,性寒,無毒,入脾、胃、大小腸四經。主胸前煩悶作渴,臍下水脹成淋,通大小便,大解熱毒,可貼癰疽,又解丹石毒及魚毒。

按:冬瓜味甘,宜入脾;性走而急,宜入大小腸。煩渴諸症皆熱也,其性寒,故能解之。丹溪曰:久病與陰虛者忌服,未被霜而食之,令人成反胃病。

《本草備要》:又名白瓜,瀉熱補脾。

寒瀉熱,甘益脾,利二便,消水腫,冬瓜任吃效。止消渴,苗葉皆治消渴。散熱毒癰腫。節片敷之。丹溪曰:冬瓜性急而走,久病陰虛者忌之。昂按:冬瓜日食常物,於諸瓜中尤覺宜人,且味甘而不辛,何以見其性急而走乎?

《本經逢原》:利大小腸,壓丹石毒,其子治腸癰,去面䵟黑,潤肌膚,及作面脂,即《本經》悅澤好顏色之用也。

瓜練絞汁服,治五淋,壓丹石毒。

《本草求真》:﹝批﹞利水消腫,解熱。

冬瓜專入腸、胃。味雖甘淡,性甚冷利。故書所述治效,多是消腫定喘,《楊氏家藏方》治十種水氣浮腫,用大冬瓜一枚,切蓋去瓤,以赤小豆填滿,蓋合簽定,以紙筋泥固濟日乾,用糯糠兩大籮,入瓜在內,煨至火盡,取出切片,同赤小豆焙乾為末,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煎冬瓜子湯下,日三服,小便利為度。止渴,及治癰腫熱毒,切片敷上,熱則易之。壓丹石毒。然惟臟腑有熱者最宜。若虛寒腎冷,久病滑泄,及水衰氣弱體瘦,服之則水氣益泄,而有厥逆滑脫燥渴之虞矣。汪昂既言性能止渴消腫,而又謂性不走,服甚宜人,是何自相矛盾耶。

《本經疏證》:冬瓜苦瓠皆行水,僅有宣陽達陰之分。予則謂兩物已大相逕庭,兩物所治尤不可同日語。蓋苦瓠苦寒,冬瓜甘寒,苦瓠之肉能幹,冬瓜之肉不能幹,若瓠用瓤子,冬瓜用肉,其意固迥別矣。苦瓠治大水四支面目浮腫,冬瓜治小腹水脹。浮腫與水脹,固皆氣水兼病,然浮腫在外,水脹在內,且一能上及面目,一隻下在小腹,不又分隔天淵?況一曰下水令人吐,可見其水不擇大小便而下,猶或不及,則在上者并自吐去,是其急疾何如;一曰利小便止渴,可見必化其水,小便始利,而當其化時,猶能泌其清者上朝為津,是其宛轉若何,而可一律視之歟。蓋凡物之津潤者,類不堪久藏,惟此屆冬方採之物,自然經歲不至浥爛,譬如腌菹乾肉,必以冬成方得經久耳,然用其外廓面能化在內之氣與水何故?夫冬瓜初實,其瓤亦如一切瓜瓠,裹大津液充滿無間,及其飽經霜露,瓤子空懸於中,其津液既未外泄,又非內耗,乃盡浥於肉中,而晝受暴煉,夕蔭露漿,已盡拔其浮濁,乃獨留其精純,斯能久而不壞也。人身津氣在肌肉間者,非衛氣而何?衛氣者,起於下焦,上行以護衛一身,剽悍急疾,晝夜五十周,不自暫駐。冬瓜者既挹小腹間水中之氣,行於肌肉,隨衛氣敷布,且能上止其渴矣,其所餘水能不自化隨小便以出耶?苦瓠冬瓜功用,其分界在此,然所治之腫與脹,皆屬熱而不屬寒,則其孚合處不可竟指為同,又不可全闢為異,以其氣均寒也。至其子之治煩滿不樂,則更有說焉。夫含漿裹液而生者,必不樂乾,然不乾又不堪作種,惟冬瓜之子,初生於盛津包襭之中,續成於漲落津消之後,而以十月收採,即以十月種植(見齊民要術),究竟并未嘗乾,乃亦隨即萌達,溯其在瓜之日,聲懸於中,系絡於肉,足見其當津液盛漲時,能由絡以輸其肉,及至消落已後,又能隨絡以吸取於外,是其常與津液相往來,不必論其乾與澤者,煩是水之不足,滿是水之有餘,能使滿通於外,即已水交於內,而煩與滿并除矣。其可為面澤,亦即引津外敷之效耳。

《本草分經》:甘,寒。瀉熱益脾,利二便,消水腫,散熱毒。

【其它相關項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