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疾病防治 » 病證辨治 » 兒科病證 » 小兒遺尿
【內容】

遺尿,俗稱尿床,是指3歲以上小兒睡中小便自遺,醒後方知的一種病症。《內經》稱遺溺,如《素問‧宣明五氣篇》說:「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溺」。但遺溺所指範圍較廣。明確指出與本病症相類的尿床的,為《諸病源候論》,并認為「夫人有于眠睡不覺尿出者,是其稟質陰氣偏盛,陽氣偏虛者。則膀胱腎氣俱冷,不能溫制于水,則小便多,或不禁而遺尿」。

一般認為本病症的病因病機主要是臟腑虛寒。腎與膀胱有冷,下焦虛寒,不能約束膀胱;或肺脾兩虛,氣虛不固,小便自遺。但也可因溺孔鬱熱或肺熱鬱結而致。

針灸治療遺尿,雖在《內經》和《針灸甲乙經》中都有記載,但正如上面所說,其涵義較為廣泛,而以夜間遺尿為特徵的針灸穴方,首見於《備急千金要方》。并將遺溺失禁和尿床的取穴治療分別列出。至《針灸資生經》更進一步標明「小兒遺尿」的取穴和灸法。在明清的一些針灸著作里,如《針灸集成》,已將遺尿列入小兒病症之中。古人對本病的治療,多主張灸法。

本病症與現代醫學之遺尿症相同。

【辨證分型】

(一)下焦虛寒。

睡中遺尿,醒後方知,每夜或數夜一次,甚至一夜數次,面色皝白,精神疲乏,或肢冷畏寒,智力遲鈍,白天小便亦多,脈沉細,舌淡。

(二)肺脾氣虛。

睡中遺尿不自知,白天小便頻而量少,一經勞累,尿床次數增加,面白氣短,食慾不振,大便易溏,脈多細而無力,舌淡苔白。

【治療】

(一)下焦虛寒

1.治則:溫補腎陽,固澀小便。

2.處方:關元、中極、腎俞、三陰交。

3.方義:腎氣虛弱,命火衰微,以致下元虛冷,膀胱失約而成遺尿。故取關元以補益下焦元陽,補腎俞以益腎氣,取中極以加強膀胱約束功能,補三陰交以培補三陰之真氣。下元充實,腎陽振奮,膀胱約束有力,遺尿自止。

4.治法:均用補法,關元、中極針後宜加灸。

(二)肺脾氣虛

1.治則:益氣補脾,固攝小便。

2.處方:肺俞、列缺、脾俞、曲骨、氣海、足三里。

3.方義:肺脾氣虛,制水無權,故見遺尿。取肺之背俞,加肺經之絡列缺,以補肺氣;配氣海以溫補元氣。脾俞、足三里以調補脾胃,暢生化之源;曲骨重在固攝小便。

4.治法:均用補法,列缺向上斜刺,盡量促使針感向上放射。

【古方輯錄】

《針灸甲乙經‧卷之九》:遺溺,關門、神門及委中治之。

《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尿床,垂兩手兩髀上,盡指頭上有陷處,灸七壯。又灸臍下橫文七壯。

《針灸資生經‧第三》:小兒遺尿,灸臍下寸半隨年。又灸大敦三壯。曲泉、陰谷、陰陵泉、復溜(此諸穴斷小便大利,不損陽氣,亦云止遺尿)。

《針灸集成‧卷二》:遺尿:氣海百壯,大敦三壯。

《神灸經綸‧卷四》:小便失禁:氣海(兼小兒遺尿),關元、陽陵泉、大敦、行間。

上一節 小兒泄瀉
驚風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