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疾病防治 » 病证辨治 » 儿科病证 » 小儿遗尿
【內容】

遗尿,俗称尿床,是指3岁以上小儿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知的一种病症。《内经》称遗溺,如《素问‧宣明五气篇》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但遗溺所指范围较广。明确指出与本病症相类的尿床的,为《诸病源候论》,并认为“夫人有于眠睡不觉尿出者,是其禀质阴气偏盛,阳气偏虚者。则膀胱肾气俱冷,不能温制于水,则小便多,或不禁而遗尿”。

一般认为本病症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脏腑虚寒。肾与膀胱有冷,下焦虚寒,不能约束膀胱;或肺脾两虚,气虚不固,小便自遗。但也可因溺孔郁热或肺热郁结而致。

针灸治疗遗尿,虽在《内经》和《针灸甲乙经》中都有记载,但正如上面所说,其涵义较为广泛,而以夜间遗尿为特征的针灸穴方,首见于《备急千金要方》。并将遗溺失禁和尿床的取穴治疗分别列出。至《针灸资生经》更进一步标明“小儿遗尿”的取穴和灸法。在明清的一些针灸著作里,如《针灸集成》,已将遗尿列入小儿病症之中。古人对本病的治疗,多主张灸法。

本病症与现代医学之遗尿症相同。

【辨证分型】

(一)下焦虚寒。

睡中遗尿,醒后方知,每夜或数夜一次,甚至一夜数次,面色皝白,精神疲乏,或肢冷畏寒,智力迟钝,白天小便亦多,脉沉细,舌淡。

(二)肺脾气虚。

睡中遗尿不自知,白天小便频而量少,一经劳累,尿床次数增加,面白气短,食欲不振,大便易溏,脉多细而无力,舌淡苔白。

【治疗】

(一)下焦虚寒

1.治则:温补肾阳,固涩小便。

2.处方:关元、中极、肾俞、三阴交。

3.方义:肾气虚弱,命火衰微,以致下元虚冷,膀胱失约而成遗尿。故取关元以补益下焦元阳,补肾俞以益肾气,取中极以加强膀胱约束功能,补三阴交以培补三阴之真气。下元充实,肾阳振奋,膀胱约束有力,遗尿自止。

4.治法:均用补法,关元、中极针后宜加灸。

(二)肺脾气虚

1.治则:益气补脾,固摄小便。

2.处方:肺俞、列缺、脾俞、曲骨、气海、足三里。

3.方义:肺脾气虚,制水无权,故见遗尿。取肺之背俞,加肺经之络列缺,以补肺气;配气海以温补元气。脾俞、足三里以调补脾胃,畅生化之源;曲骨重在固摄小便。

4.治法:均用补法,列缺向上斜刺,尽量促使针感向上放射。

【古方辑录】

《针灸甲乙经‧卷之九》:遗溺,关门、神门及委中治之。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尿床,垂两手两髀上,尽指头上有陷处,灸七壮。又灸脐下横文七壮。

《针灸资生经‧第三》:小儿遗尿,灸脐下寸半随年。又灸大敦三壮。曲泉、阴谷、阴陵泉、复溜(此诸穴断小便大利,不损阳气,亦云止遗尿)。

《针灸集成‧卷二》:遗尿:气海百壮,大敦三壮。

《神灸经纶‧卷四》:小便失禁:气海(兼小儿遗尿),关元、阳陵泉、大敦、行间。

上一節 小儿泄泻
惊风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