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痄腮是指以耳下腮部腫脹熱痛為主要特徵的一種急性病證。本證在《內經》中稱頷腫。《諸病源候論》述之較詳:「風熱毒氣客于咽喉、頰之間,與氣血相持,結聚腫痛」。

本病乃風溫病毒,自口鼻侵入,壅阻少陽經絡,郁而不散,結于腮頰所致。如溫毒熾盛,因少陽與厥陰相表裡,疫毒可由膽及肝,循厥陰之脈鬱結于陰器,甚或引動肝風。

在古籍中有關頷腫的針灸治療,早見於《內經》:「頷痛,刺于陽明與頷之

盛脈出血。」(《靈樞‧雜病》)後世醫籍多有類似載述。而明確為本病病名的則推《針灸大成》為早。

現代西醫學之流行性腮腺炎與本病證相同。

【辨證分型】

痄腮,症見惡寒發熱,腮部腫脹疼痛,邊緣不清。如屬風熱上犯,則頭痛輕咳,倦怠乏力,脈象浮數,舌苔薄白微黃;如屬熱毒熾盛,則高熱頭痛,煩燥口渴,腮腫堅硬拒按,便秘尿赤,脈象滑數,舌紅苔黃;如毒犯肝經,則見睪丸腫大,甚則驚厥、昏迷。

【治療】

1.治則:清熱解毒。

2.處方:翳風、頰車、外關;風熱上犯加合谷,熱毒熾盛加少商、足三里,睪丸腫大加太衝、氣衝。

3.方義:翳風為手足少陽經之會穴,可疏利少陽經氣血之壅滯;頰車位近病所,能宣解局部之鬱結,外關為手少陽三焦經之絡,遠取以暢達三焦之氣機。如為風熱上犯,加取合谷,因手陽明經上循面頰,故可泄上犯之邪熱而祛溫毒;如為熱毒熾盛,熱毒入陽明氣分,太陰陽明相表裡,取少商以瀉熱毒,取足陽明之合足三里以引熱下行;如毒犯肝脈致睪丸腫大,取太衝以疏肝經經氣,氣衝以通局部氣血。

4.治法:少商用三棱針點刺。余穴均用瀉法,留針20分鐘左右,每隔3~5分鐘運針一次。

【古方輯錄】

《針灸甲乙經‧十二卷》:「頰腫口急、頰車痛,不可以嚼,頰車主之」。

《針灸資生經‧第六》:「少商、治腮頷腫」。

《針灸大成‧卷九》:「兩頰紅腫生瘡(一名枯曹風,豬腮風):合谷、列缺、地倉、頰車。…復刺後穴:承漿、三里、金津、玉液」。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