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理血類 » 花蕊石 (《嘉祐本草》)
【內容】

花蕊石為蛇紋大理岩石。主產於陝西、河南、浙江等地,形成於石灰岩變質後。味酸、澀,性平。入肝經。功效化瘀止血。臨床用名有花蕊石、煅花蕊石、醋花蕊石。

【本草匯言】

《本草圖經》:花蕊石,古方未有者。近世以合疏黃封固,煅研末,敷金瘡,效如神。

《本草綱目》:花蕊石,氣平,味澀而酸,蓋厥陰經血分藥也。其功專於止血,能使血化為水,酸以收之也。而又能下死胎,落胞衣,去惡血,悉血化則胎與胞無阻漣患矣。東垣所謂胞衣不出,澀劑可以下之,故赤石脂亦能下胞胎,與此同義。葛可久治吐血出升斗,有花蕊石散;《和劑局》治諸血及損傷金瘡胎產,有花蕊石散,皆云能化血為水,蓋此石之功,非尋常草木可比也。

治一切失血傷損,內漏目翳。

《本草蒙筌》:顏色彷彿硫黃,黃中間有白點。因名花蕊,最難求真。得之煅研粉霜,治諸血證神效。男子以童便攙半酒和,女人以童便攙半醋調。多服體即疏通,瘀血漸化黃水。誠為劫藥,果乃捷方。金瘡血流,敷即合口。產後血暈,舐不立安。

《藥性解》:花蕊石,性味經絡,諸書不載。主金瘡止血,產婦血暈。火煅用。

按:花蕊石之功,專主血症,能化瘀血為黃水,服之令人大虛。不宜輕用。若多用,服後當以補劑培之。

《景岳全書》:此藥色如硫黃,黃石中間有淡白點,故名也。李時珍曰:此藥舊無氣味,今嘗試其氣平,其味澀而酸,蓋厥陰經血分藥也。其功專於止血,則不必制,但刮末敷之則合,仍不作膿,及治一切損傷失血。又療婦人惡血血暈下死胎,落胞衣,去惡血,血去而胎胞自落也。

《本經逢原》:石蕊明目益精氣,潤咽解熱化痰。同生薑,能解陽明頭額眉棱骨痛,本乎天者親上也。

《本草求真》:﹝批﹞通瘀止血。

花蕊石專入肝。雖產硫黃山中,號為性溫,然究味酸而澀,其氣亦平,故有化血之功耳。是以損傷諸血,胎產惡血血暈,并子死腹中,胞衣不下,服之體即疏通,瘀血化為黃水。

金瘡血流,敷即合口,誠奇方也。頌曰:近世以合硫黃同煅,研末敷金瘡,其效如神。人有倉卒金刃不及煅治者,但刮末敷之亦效。但此原屬劫藥,時珍曰:花蕊石嘗試其味酸澀,其功專於止血,能使血化為水,酸以收之也。東垣所謂胞衣不出,澀劑可以下之,蓋赤石脂亦能下胞胎,與此義同。下後止後,須以獨參湯救補,則得之矣。若使過服,則於肌血有損,不可不謹。

《得配本草》:酸澀,平。入厥陰經血分。化血為水,摻金瘡,跌扑損傷,犬咬至死者。

得川芎、甘菊、防風、白附子、大力子、炙甘草為末,每服臘茶下五分,治多年障翳。配黃丹,摻腳縫出水;配童便,治產婦惡血奔心,胎死腹中,胎衣不下。

內火逼血妄行者禁用。

《本草分經》:酸、澀,平。專入肝經血分。能化瘀血為水,下死胎,止金瘡出血。

【現代藥理研究】

  1. 花蕊石粉外用具有迅速止血功能。
  2. 內服花蕊石後能增加血中鈣離子濃度,使血管和淋巴管壁緻密,有防止血漿滲出和促進血液凝固作用。還具有收斂、祛瘀等作用。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