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阴挺,又称阴脱,指妇人阴中有物下坠,或突出阴道口外的一种病证。早见于《针灸甲乙经》。

本病病因与气虚关系密切,或因素体虚弱,中气不足,无力系胞,或因生育过多,损伤胞络,肾气亏损,失于固摄等,导致脱出不收。

针灸治疗阴挺,亦首见于《针灸甲乙经》:“妇人淋漓,阴挺出,四肢淫泺,心闷,照海主之”。在历代医学文献中均不乏记载,在取穴上偏重于远道选取,在治疗上则重视灸法。有必要一提的是这一特点自唐宋至明清一直予以保持,这显然值得我们作进一步分析和探讨。

本病证与现代西医学之子宫脱垂相当。

【辨症分型】

(一)气虚下陷

自觉阴道内有物脱出,劳则加剧,卧床休息后,有时可自行消失,小腹、会阴部有下坠感,乏力,心悸,气短,面色无华,小便量多,带多色白,脉细,舌淡苔薄白。

(二)肾虚失固

自觉阴道有物脱出,腰酸腿软,小腹下坠,小便频数,夜间尤甚,阴道干涩不适,头晕耳鸣,脉沉细,舌红。

【治疗】

(一)气虚下陷

1.治则:益气升提。

2.处方:百会、气海、维道、足三里、三阴交。

3.方义:百会位于巅顶,可升举阳气,此乃“病在下者高取之”之意。气海属任脉,任脉通于胞宫;维道为足少阳与带脉之交合穴,二穴相配,有调补冲任、维系带脉、收摄胞宫之效。辅以足三里、三阴交,健脾益胃、升补中气,诸穴相合,共收益气升阳、固摄胞宫的作用。

4.治法:均用补法。气海、维道针刺时针尖向耻骨联合方向,使针感向会阴部放射。百会穴可配合艾条。

(二)肾虚失固

1.治则:补益固脱。

2.处方:关元、大赫、子宫、肾俞、照海。

3.方义:本型由肾虚冲任不固所致,故方中取关元、大赫调补冲任,取肾俞、照海补益肾气,子宫穴属奇穴,为治疗阴挺的有效穴位。诸穴相合,共奏调补肾气、固摄升提之效。

4.治法:均用补法,关元穴针后加灸,子宫穴向中线斜刺。

【古方辑录】

《针灸甲乙经‧卷之十二》:女子不字,阴暴出,经水漏,然谷主之。

《针灸资生经‧第三》:大敦主阴挺出,少府主阴挺长,上髎治妇人阴挺出不禁。

《针灸集成‧卷二》:阴挺出:阴蹻、曲骨、曲泉、照海、大敦、太溪、三壮。

《神灸经纶‧卷四》:阴挺:曲泉、太冲、然谷、照海。

上一節 血崩
女子不孕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