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素問 » 五常政大論 » 五味所資,生化有薄
【內容】

帝曰:氣始而生化,氣散而有形,氣布而蕃育,氣終而象變,其致一也。然而五味所資,生化有薄,成熟有多少,終始不同,其故何也?岐伯曰:地氣制之也,非天不生,地不長也。帝曰:願聞其道。岐伯曰:寒熱燥濕,不同其化也。故

  • 少陽在泉,寒毒不生,其味辛,其治苦酸,其穀蒼丹。
  • 陽明在泉,濕毒不生,其味酸,其氣濕,其治辛苦甘,其穀丹素。
  • 太陽在泉,熱毒不生,其味苦,其治淡鹹,其穀黅秬。
  • 厥陰在泉,清毒不生,其味甘,其治酸苦,其穀蒼赤,其氣專,其味正。
  • 少陰在泉,寒毒不生,其味辛,其治辛苦甘,其穀白丹。
  • 太陰在泉,燥毒不生,其味鹹,其氣熱,其治甘鹹,其穀黅秬。
化淳則鹹守,氣專則辛化而俱治。

故曰:補上下者從之,治上下者逆之,以所在寒熱盛衰而調之。故曰:上取下取,內取外取,以求其過。能毒者以厚藥,不勝毒者以薄藥,此之謂也。氣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傍取之。治熱以寒,溫而行之,治寒以熱,涼而行之,治溫以清,冷而行之,治清以溫,熱而行之。故消之削之,吐之下之,補之瀉之,久新同法。帝曰:病在中,而不實不堅,且聚且散,奈何?岐伯曰:悉乎哉問也。無積者求其藏,虛則補之,藥以袪之,食以隨之,行水漬之,和其中外,可使畢已。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