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陽萎,系指青壯年期之男子陰莖痿弱不起,臨房舉而不堅的病證。首見於《內經》,稱「陰萎」,認為「熱則筋弛縱不收,陰痿不用」(《靈樞‧經筋》)。

其病因病機,或因房勞過度、誤犯手淫,精氣虛損,命門火衰,致陽事不舉;思慮憂鬱,損傷心脾,病及陽明衝脈;恐懼傷腎,恐則氣下,漸至陽萎不振。亦有因濕熱下宗筋弛緩者,但較少見。

針灸治療陽萎,在古籍中首見於《針灸甲乙經》:「脊內廉痛,溺難,陰痿不用,少腹急引陰,及腳內廉痛,陰谷主之」。以後,在《備急千金要方》、《針灸資生經》、《針灸大成》、《類經圖翼》以及《神灸經綸》等書中均有記載。早期多取遠道穴灸治,自明清起重視用腹背部穴治療本病症,并倡用針刺。

現代西醫學之性神經衰弱及某些慢性引起的陽萎,均可歸屬本證。

【辨證分型】

(一)命門火衰

陽事不舉,頭暈耳鳴,面色皝白,精神萎靡,腰膝酸軟,畏寒肢冷,脈沉細,舌淡苔白。

(二)心脾受損

陽事不舉,心煩神疲,夜寐不安,食納不佳,面色不華,脈細,苔薄膩,舌質淡。

(三)濕熱下注

陰莖痿軟,陰囊潮濕、臊臭,小便黃赤,脈濡細,苔黃膩。

【治療】

(一)命門火衰

1.治則:溫補腎陽。

2.處方:腎俞、命門、關元、三陰交。

3.方義:腎俞、關元有壯元陽益腎經的作用,加命門更可加強溫補腎陽之功,三陰交為貫通肝、脾、腎三經的要穴,以調補三臟功能,四穴合用,腎氣得振,陰莖自舉。

4.治法:均用補法,關元應使針感放射至龜頭,命門穴宜針後加灸。

(二)心脾受損

1.治則:補益心脾。

2.處方:心俞、脾俞、氣海、曲骨、三陰交。

3.方義:取心俞、脾俞,意在養心安神,健脾益氣,氣海,曲骨,以調補任脈,約束宗筋;取三陰交,其義同上。

4.治法:均用補法。

(三)濕熱下注

1.治則:清化濕熱。

2.處方:關元、八髎、陰陵泉、大敦、然谷。

3.方義:取關元在振奮腎氣,八髎、陰陵泉,以清利下焦濕熱;大敦、然谷,意在遠道取穴,使肝腎精血暢達前陰。

4.治法:關元用輕補法,八髎、陰陵泉以強刺激瀉法,大敦、然谷,可平補平瀉。

【古方輯錄】

《針灸甲乙經‧卷之九》:丈夫疝,…陰痿…湧泉主之。

《備急千金要方‧卷三十》:曲泉主陰萎。陰谷主陰萎不用,小腹急引陰內廉痛。

《針灸資生經‧第三》:陰萎縮,兩丸騫:陰谷主陰委。曲泉主不尿、陰萎。

《神應經‧陰疝小便門》:陰萎丸騫:陰谷、陰交、然谷、中封、太敦。

《神灸經綸‧卷四》:陰痿:命門、腎俞、氣海、然谷、陽谷(疑為陰谷之誤──筆者)。

上一節 小便不禁
精不足證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