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阳萎,系指青壮年期之男子阴茎痿弱不起,临房举而不坚的病证。首见于《内经》,称“阴萎”,认为“热则筋弛纵不收,阴痿不用”(《灵枢‧经筋》)。

其病因病机,或因房劳过度、误犯手淫,精气虚损,命门火衰,致阳事不举;思虑忧郁,损伤心脾,病及阳明冲脉;恐惧伤肾,恐则气下,渐至阳萎不振。亦有因湿热下宗筋弛缓者,但较少见。

针灸治疗阳萎,在古籍中首见于《针灸甲乙经》:“脊内廉痛,溺难,阴痿不用,少腹急引阴,及脚内廉痛,阴谷主之”。以后,在《备急千金要方》、《针灸资生经》、《针灸大成》、《类经图翼》以及《神灸经纶》等书中均有记载。早期多取远道穴灸治,自明清起重视用腹背部穴治疗本病症,并倡用针刺。

现代西医学之性神经衰弱及某些慢性引起的阳萎,均可归属本证。

【辨证分型】

(一)命门火衰

阳事不举,头晕耳鸣,面色皝白,精神萎靡,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脉沉细,舌淡苔白。

(二)心脾受损

阳事不举,心烦神疲,夜寐不安,食纳不佳,面色不华,脉细,苔薄腻,舌质淡。

(三)湿热下注

阴茎痿软,阴囊潮湿、臊臭,小便黄赤,脉濡细,苔黄腻。

【治疗】

(一)命门火衰

1.治则:温补肾阳。

2.处方:肾俞、命门、关元、三阴交。

3.方义:肾俞、关元有壮元阳益肾经的作用,加命门更可加强温补肾阳之功,三阴交为贯通肝、脾、肾三经的要穴,以调补三脏功能,四穴合用,肾气得振,阴茎自举。

4.治法:均用补法,关元应使针感放射至龟头,命门穴宜针后加灸。

(二)心脾受损

1.治则:补益心脾。

2.处方:心俞、脾俞、气海、曲骨、三阴交。

3.方义:取心俞、脾俞,意在养心安神,健脾益气,气海,曲骨,以调补任脉,约束宗筋;取三阴交,其义同上。

4.治法:均用补法。

(三)湿热下注

1.治则:清化湿热。

2.处方:关元、八髎、阴陵泉、大敦、然谷。

3.方义:取关元在振奋肾气,八髎、阴陵泉,以清利下焦湿热;大敦、然谷,意在远道取穴,使肝肾精血畅达前阴。

4.治法:关元用轻补法,八髎、阴陵泉以强刺激泻法,大敦、然谷,可平补平泻。

【古方辑录】

《针灸甲乙经‧卷之九》:丈夫疝,…阴痿…涌泉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十》:曲泉主阴萎。阴谷主阴萎不用,小腹急引阴内廉痛。

《针灸资生经‧第三》:阴萎缩,两丸骞:阴谷主阴委。曲泉主不尿、阴萎。

《神应经‧阴疝小便门》:阴萎丸骞:阴谷、阴交、然谷、中封、太敦。

《神灸经纶‧卷四》:阴痿:命门、肾俞、气海、然谷、阳谷(疑为阴谷之误──笔者)。

上一節 小便不禁
精不足证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