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漏肩风,又名肩凝症、五十肩,以肩部疼痛沉重,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首载于《内经》,称为肩痛或肩不举。如《灵枢‧经脉》:“肺手大阴之脉,…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灵枢‧经筋》曰:“足太阳之筋,其病…肩不举”。

本证之病因病机,或因年高,精血衰少,不能荣筋,感受风寒湿邪,凝滞经络;或因过力劳伤,血瘀凝滞不通,不通则痛。

针灸治疗本病证,在晋‧《针灸甲乙经》中有多处记载,之后,《备急千金要方》、《针灸资生经》,直至明清的医籍均有载述。

现代西医学之肩关节周围炎、岗上肌腱炎、肱二头肌腱腱鞘炎等,均可归属于本证。

【辨证分型】

(一)经络空虚,外邪侵袭。

肩部漫痛,日轻夜重,举臂及后转时疼痛加剧,活动受限,局部畏寒,得温痛减,舌脉无异常。

(二)经脉失养,挛缩软短。

肩痛日久,肩部经筋失养,肌肉失荣而枯萎,经筋挛缩而软短,故举臂不及头,后旋不及背,酸痛乏力,局部畏寒,受凉加剧,脉细,舌淡红或有瘀点,苔薄白。

【治疗】

(一)经络空虚,外邪侵袭。

1.治则:疏散风寒,温养经脉。

2.处方:肩髃、肩井、肩髎、曲池、合谷、条口。

3.方义:本病证痛位在肩,且以手三阳经、足少阳经及手太阳经所过之处为主,故取肩髃、肩井、肩髎、曲池、合谷诸穴,以温通经脉,疏散风寒;条口则为治本病之验穴。

4.治法:均用平补平泻之法,肩部穴宜用温针或针后加艾条薰灸。

(二)经筋失养,挛缩软短。

1.治则:补气活血,强筋壮骨。

2.处方:肩髃、肩髎、天宗、臂、曲池、肩贞、外关、膈俞。

3.方义:以上为肩部之局部取穴与远道取穴相结合,意在益气活血舒筋,加血会膈俞可增强活血养血之效应。

4.治法:均用补法,刺激宜略强。针后可加灸或拔罐。

【古方辑录】

《针灸甲乙经‧卷之十》:肩背痹痛,臂不举,寒热凄索,肩井主之。

肩中热,指臂痛,肩髃主之。

肩重不举,臂痛,肩髃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三十卷》:曲池、天疕主肩重痛不举。

天宗主肩重臂痛。

肩外俞主肩胛痛而寒至肘。

《类经图翼‧卷十一》:肩井、肩髃、渊液、曲池、曲泽、后溪、太渊。

《神应经》:肩痹痛,取肩髃、天井、曲池、阳谷、关冲。

《证治准绳》:肩臂痛不得上头,取肩髃、腕骨;肩臂酸重,取支沟、关冲、天宗;肩臂颈项痛,取涌泉;肩臂不得屈伸,取巨骨。

《针灸集成‧卷二》:肩痛累月,肩节如胶连接不能举,取肩下腋上,兼刺筋结处。

上一節 痹证
腰痛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