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喘证,指以呼吸急促、张口抬肩,甚则昏厥痰壅,唇肢青紫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在现存文献中,《黄帝内经》最早记载了喘的名称、症候及病因病机。

喘证的病因甚多,其病机亦颇复杂,有因外感温热毒邪,热灼肺金,阻遏肺气,失与肃降,上逆而喘;或系恣食肥甘,嗜酒伤中,致脾不健运,痰浊内生,壅阻肺气,气逆喘息;亦可因七情过极,肝气横逆于肺,肺气不得肃降,上逆致喘,或久咳不已,或痰热久羁,或水饮内停,或久病不愈,引起精气内虚,肺气失肃、肾失摄纳。

本证的针灸治疗,在《素问‧脏气法时论》中已有记述:“肺病者,喘咳逆气,…取其经,太阴足太阳之外厥阴内血者”。后世之《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针灸资生经》、《针灸聚英》、及《神灸经纶》中均有记载。

现代医学中,喘息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肺炎、肺气肿、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等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呼吸迫促或呼吸困难,都可归于喘证范畴。

【辨证分型】

(一)实喘:喘急胸闷,声高息粗,不得平卧。如属热毒外袭,高热面赤,烦躁不安,喘促气急,呼吸粗大,脉象洪数,舌质红绛;如属痰浊阻肺,喉间痰呜,胸中窒闷,恶心纳呆,口唇青紫,脉滑,舌苔白腻;如属肝郁伤肺,发病急剧,多有精神因素,咽中不适,失眠心悸,脉弦苔薄。

(二)虚喘:病久肺肾亏虚,证见气息短促,语言无力,动则汗出,神疲肢冷,脉细数或沉细。

【治疗】

(一)实喘

1.治则:宣肺平喘。

2.处方:膻中、肺俞、天突;热毒加尺泽,痰浊加丰隆,肝郁加期门。

3.方义:气会膻中,取其顺气降逆;肺俞能宣肃肺气,天突,阴维与任脉会,是调气平喘之效穴。如属热毒犯肺,加肺经之合尺泽,能清肺气而泄邪热;痰浊阻肺者,加丰隆以祛化痰浊;肝郁伤肺,配肝之募穴期门,疏肝利气。

4.治法:均用泻法。肺俞穴,针后加拔罐。天突穴先直刺至触及气管外壁后,循外壁向下刺1寸左右,以基本手法先激发出咽部发紧阻塞样不适针感,再施泻法。均留针至喘平或明显好转。留针期间反复给予间断运针。

(二)虚喘

1.治则:扶正培本。

2.处方:肺俞、肾俞、膏肓、太渊、足三里。

3.方义:肺俞、膏肓旨在补益肺气,肾俞可温熙肾阳,太渊为肺之原穴,配五行属土,肺为金,取“虚则补其母”之意,足三里可调补脾胃,以资生化之源,使水蝶䞐L上归于肺。

4.治法:均用补法。肺俞、膏肓及肾俞针后加灸,用艾条温和灸,或无疤痕直接灸法。

【古方辑录】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卷四》:膻中:…治肺气咳嗽,上喘。

《针灸资生经‧第四》:天突、华盖主喘暴;肺俞疗肺喘。

《针灸聚英‧卷二》:喘:有痰、气虚、阴虚,灸中府、云门、天府、华盖、肺俞。

《神灸经纶‧卷三》:诸喘气急:天突、璇玑、华盖、膻中、乳根、期门、气海。

上一節 咳嗽
哮证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