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疾病防治 » 病证辨治 » 内科病证 » 口噤不开
【內容】

口噤不开,指以颔颊部疼痛,张口受限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内经》称为颊痛或颔痛,至隋‧《诸病源候论》始有此病名:“诸阳经为风寒所客,故口噤不开也”。

本病证,可由外感风、寒、湿邪,气血运行不畅,致筋骨、肌肉麻木疼痛,关节开合不利;或因忧郁愤怒,肝失疏泄,气血逆乱,厥气上逆,面部三阳经筋气机紊乱,而致机关失利,张口不开。

针灸治疗口噤不开,早在《针灸甲乙经》中就已涉及。《备急千金要方》、《针灸资生经》、《普济方》、《神应经》等均有载述。其中《针灸资生经》和《普济方》还专列“齿噤”一节,比较全面的收集了宋之前有关针灸治疗口噤的穴方。

本病证相当于现代西医学之颞下颌关节紊乱症。

【辨证分型】

(一)风寒外客,经筋挛急。

颊颔疼痛,咀嚼时加剧,关节强直,牙关紧闭,并伴头痛及全身关节酸痛,脉细弦,舌质正常或暗红,苔薄白。

(二)厥气上逆,经筋紊乱。

颊颔酸痛,张口受限,并伴头昏失眠,情绪急躁易怒,甚则耳鸣脑转,脉细弦,舌质正常或略暗,苔薄白。

【治疗】

(一)风寒外客,经筋挛急。

1.治则:祛风散寒,舒筋通络。

2.处方:听宫、颊车、下关、合谷、翳风。

3.方义:本型系风寒外袭面部三阳经筋所致,取手足少阳之会翳风与足少阳经穴听宫、足阳明、少阳之会下关、足阳明经穴颊车,以疏散面部三阳经筋之风寒,通调局部之气血,解经筋之挛急,此为主穴,配合谷,手阳明之原,以加强疏风通络,开噤止痛之功。

4.治法:听宫、翳风、下关均宜深刺,颊车可向上斜刺。本组穴位均用泻法,合谷刺激宜略强,面部穴针后可加灸。

(二)厥气上逆,经筋紊乱。

1.治则:疏肝理气,舒筋通络。

2.处方:听宫、下关、颊车、太冲、阳陵泉、外关。

3.方义:听宫、下关、颊车可舒筋活络,调和局部之经气;因本型多系七情太过,气机失调,逆乱上逞所致,故取足厥阴之俞、原穴太冲与足少阳之合穴阳陵泉,以泻肝胆之气,使厥逆之气下降,俾面部经筋免受其扰;加之,阳陵泉又属筋会,更有舒筋之功能,外关为手少阳之络,别走厥阳,可增通经络、疏气滞之效果。

4.治法:面部穴用平补平泻法,中等刺激;四肢穴位用强刺激泻法。

【古方辑录】

《针灸甲乙经‧卷之十二》:口僻不正,失欠脱颔,口噤不开,翳风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十》:龈交、上关、大迎、翳风主口噤不开,引鼻中。商丘,主口噤不开,曲鬓,主口噤。

《针灸资生经‧第六》:天窗、翳风,治口噤。廉泉,治口噤。…合谷、列缺、颊车、禾髎,治口噤不开。大迎,治风痉口噤。

《普济方‧卷四百十九》:治僻噤穴:外关、内庭、三里、商丘、涌泉。疗面风口不开。口生疮。又治口噤。穴承浆。

《神应经‧鼻口门》:口噤:颊车、支沟、外关、列缺、内庭、厉兑。

上一節 痉证
筋惕肉瞤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