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奔豚气系指有气从少腹上冲胸脘、咽喉的一种病证。首见于《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

奔豚气的病因,有因惊恐忧思损伤肝肾,结甚之气冲逆而上;亦可下焦素有寒水,复因汗出过多,外寒侵袭,汗后心阳不足,肾脏阴寒之水气乘虚上逆,以致气从少腹上冲,直达心下。本证发病,多与心、肝、肾三脏有关,并与冲脉的关系尤为密切。

本证的针灸治疗首见于《针灸甲乙经‧卷十二》:“月水不通,奔豚泄气,上下引腰脊痛,气穴主之”。后世,如《千金翼方》、《针灸资生经》、《济生拔萃》、《针灸逢源》、《神灸经纶》等均有记载。

现代医学中某些精神、神经性病症与此类似。

【辨证分型】

(一)肝肾气逆

系肝肾气火循经上逆。症见气从少腹直冲咽喉,惊悸不宁,发作欲死,腹痛喘逆,呕吐烦躁,甚则抽搐厥逆,气还则止,反复发作,脉象弦数,苔白或黄。

(二)寒水上逆

乃下焦阴寒水气上逆。症见先有脐下悸动,旋即逆气上冲至心下,心慌不止,形寒肢冷,脉象弦紧,舌苔白腻。

【治疗】

(一)肝肾气逆

1.治则:平肝降逆,理气和胃。

2.处方:期门、太冲、公孙、气海、内关。

3.方义:期门肝之募,太冲肝之原,两穴相配,可平降冲逆之肝火肝气;肝肾气火多循冲脉上逆,公孙通于冲脉,取之更可加强降逆之功,而与心包经络内关父母相配,又能理气和胃,止呕宁神;气海为气聚之海,用是穴,使气复归于海。

4.治法:气海、太冲两穴,以艾卷雀啄法灸之,熏灸时间以皮肤红润,症情缓解为度,内关平补平泻,余穴均用泻法,持续运针后留针。

(二)寒水上逆

1.治则:温阳行水,调气降逆。

2.处方:关元、膻中、水道、三阴交、气冲。

3.方义:关元乃三阴经与任脉之会,且“冲脉起于关元”(《素问‧举痛论》),寒水上逆,实根于此,故取之能温阳行水,抑止其冲逆;水道,用以通利下焦之水道,使水气得泄;气会膻中,又兼心包之募,可理气平逆,定志宁心;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之交而属脾经,针之行寒水、降逆气;气冲位于胫之气街,是古人用治奔豚气之验穴。

4.治法:关元隔姜灸,气冲艾卷雀啄法灸,余穴施泻法。发作时可不断用温热水浸手足。

【古方辑录】

《千金翼方‧卷二十七》:凡上气冷发,腹中雷鸣转叫,呕逆不食,灸太冲不限壮数,从痛至不痛止。炷如雀矢大。

《针灸资生经‧卷四》:奔豚,灸气海百壮。或期门、或关元百壮。

《针经摘英集‧治病直刺诀》:治腹有逆气上攻,心腹胀满上抢心,痛不得息,气冲腰痛,不得俯仰,灸足阳明经气冲二穴…可灸七壮,炷如大麦,禁针;次针三里二穴而愈。

《针灸逢源‧卷五》:奔豚气,从少腹起,气上冲胸腹痛:肾俞、章门、气海、关元、中极。

《神灸经纶‧卷三》:胁痛,奄奄欲绝,此为奔豚,急以热汤浸两手足,频频易之。气海、关元、期门、窍阴。

上一節 腹痛
头痛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