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呕吐系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引起的病证。其证治渊源于《内经》,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呕吐酸…皆属于热”。

呕吐,其病因或为外邪诸如风寒湿邪及秽浊之气等侵袭,或因饮食不洁、误食有毒之物,致脾胃损伤,胃失和降,气逆于上,发生呕吐。亦有因中虚气弱,运化无力,致水津不布,酿生痰饮,积于中脘;或情志怫郁,肝气横逆犯胃,均可使胃气上逆,发为呕吐。

呕吐的针灸治疗,《内经》中也已提到,如:“善呕,呕有苦…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取三里以下胃气逆,则刺少阳血络以闭胆逆,却调其虚实以去其邪”(《灵枢‧四时气》)。后世的不少医著,都有记载。

现代医学的多种病症,如急性胃炎、贲门痉挛、胆囊炎及某些急性传染病和颅脑疾病,都可出现呕吐。

【辨证分型】

(一)邪毒犯胃

证见:突然暴吐不止,伴高热恶寒,头身疼痛,胸脘满闷。脉数,舌苔白腻。

(二)脾胃虚弱

证见:时作时止,胃纳不佳,饮食稍多即吐,胸脘痞闷,喜暖恶寒。脉细弱,舌淡苔薄白。

【治疗】

(一)邪毒犯胃

1.治则:驱邪降逆,和胃止呕。

2.处方:中脘、胃俞、内关、曲泽。

3.方义:胃俞,中脘,分别为胃腑之背输与腹募,合用可祛胃中邪毒而降胃气、止呕逆;内关为手厥阴经之络穴,手厥阴经脉下膈而历络三焦,故可宣通上、中、下焦之气机,平冲逆之气。曲泽为气厥阴心包经之合穴,“合主逆气而泄”,以泻血法治之,有清邪热止呕吐的作用。

4.治法:曲泽以三棱针刺血;胃俞先泻后补,以补法为主;余穴用泻法。

(二)脾胃虚弱

1.治则: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2.处方:脾俞、胃俞、内关、公孙。

3.方义:脾俞、胃俞系脾胃之背输,取之可温补中焦,斡调升清降浊之功能;内关理气降逆公孙既为脾经之络穴,又系八脉交会之一,与内关相配,可增强健脾降逆作用。

4.治法:内关平补平泻,余穴均用补法。

【古方辑录】

《千金翼方‧卷二十七》:卒吐逆:灸乳下一寸,七壮。

《针灸资生经‧第三》:胃俞:主呕吐,筋挛,食不下。

《针经摘英集‧治病直刺诀》:“呕哕无度:大陵”。

《神应经‧痰喘咳嗽门》:“呕吐:曲泽、通里、劳宫、阳陵、太溪、照海、太冲、大都、隐白、通谷、胃俞、肺俞”。

上一節 呃逆
胃缓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