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鼻槁系指以鼻内干燥,肌膜萎缩,鼻窍宽大为特征的一种病症。本病名首见于《内经》。后世,尚有称“鼻燥”、“鼻干无涕”等。

鼻槁的病因病机为肺阴亏虚,气津不足,无以滋润鼻窍;或脾气虚弱,鼻窍肌膜失于濡养,导致鼻槁。

针灸治疗本病,首于见《灵枢‧寒热病》篇,提到:“皮寒热者,不可附席,毛发焦,鼻槁腊,不得汗。取三阳之络,以补手太阴”。后世医著载述不多,《针灸资生经》中曾记载王执中治其母鼻干医案一则,有一定借鉴。

本病证相当于现代西医学之萎缩性鼻炎。

【辨证分型】

(一)肺阴亏虚

鼻内干燥较甚,肌膜萎缩,涕液秽浊,痂皮多,咽痒时咳,少气乏力,脉细数,舌红苔少。

(二)脾气虚弱

鼻涕如浆如酪,其色微黄浅绿,痂皮淡薄,鼻内肌膜淡红,萎缩较严重,鼻气腥气,兼食呆腹胀,疲乏少气,大便时溏,脉缓弱,唇舌淡白,苔白。

【治疗】

(一)肺阴亏虚

1.治则:养阴润燥。

2.处方:迎香、太渊、上星、悬钟、禾髎、合谷。

3.方义:迎香、禾髎;调和鼻部气血,以滋鼻窍,太渊、合谷分别为手太阴、阳阴原穴,太阳、阳明互为表里,取之可滋养肺阴;上星、悬钟为古代治本病之验穴。

4.治法:迎香、禾髎施平补平泻法,悬钟用艾炷作无疤痕灸法,每次3~5壮,余穴均用补法。

(二)脾气虚弱

1.治则:培土生金。

2.处方:迎香、禾髎、三阴交、足三里、百会。

3.方义:取迎香、禾髎,其义同上;三阴交为足三阴之交会而属脾经,足三里为胃经之合,针之可补益脾胃之气,培土生金;百会可升提至中气。上穴合用,使津液充沛而上润鼻窍。

4.治法:用补法,足三里、三阴交可加用温针法,百会针后加灸。

【古方辑录】

《针灸资生经‧第六》:鼻中干、鼻衄等…皆灸绝骨五十壮。

执中母氏久病鼻干,有冷气。问诸医者,医者亦不晓,但云病去自愈,既而病去,亦不愈也。后因灸绝骨而渐愈。执中亦尝患此,偶绝骨微痛而著艾,鼻干亦失去。

《类经图翼‧十一卷》:鼻寒不闻香臭,囟会(自七壮至七七壮,灸至四日渐退,七日顿愈)、上星、迎香(刺)、天柱、风门。

上一節 鼻渊
乳蛾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