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鼻渊是以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为主要特征的一种鼻病。本病名首见于《素问‧气厥论》,其曰:“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

本病与肺脾气虚,复感风热等外邪有关,肺气不足,治节失职,邪毒易于滞留,脾气虚弱,清阳不升,鼻窦失于气血之养,邪毒久困,上结鼻窦而为病。

针灸治疗鼻渊,在《针灸甲乙经》就已有记载,并初步提出了据症候表现,取不同腧穴的方法。历代医著如《备急千金要方》、《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针灸资生经》、《医学纲目》、《针灸大成》等均有载述和发挥。《针灸大成》还对重症鼻渊、脑寒泻臭的病因病机和取穴加以探讨。

鼻渊相当于现代西医学之急、慢性鼻窦炎。

【辨证分型】

(一)肺脾热盛

涕黄量多,鼻塞,嗅觉差或消失,鼻腔红肿。偏于肺热者伴头痛胸闷痰多,脉浮数,舌红苔白;偏于脾经湿热者伴头昏体倦,纳呆溲黄,脉濡或滑数,舌红苔黄腻。

(二)肺脾气虚

涕白粘或粘稠,量较多而无臭味,鼻塞,鼻内粘膜淡红,肿胀较甚。偏于肺气虚者,兼形寒肢冷,气短乏力,遇风冷而症加重,脉缓弱,舌淡苔薄白;偏于脾气虚者,兼肢困乏力,面色萎黄,食少便溏,脉缓弱,舌淡苔白润。

【治疗】

(一)肺脾热盛

1.治则:清热通窍

2.处方:迎香、通天、攒竹。偏肺热者加列缺、合谷;偏脾经湿热者加足三里、公孙。

3.方义:迎香位在鼻旁,属于阳明,刺此以清邪热通鼻窍,通天,足太阳穴,取以泄表卫之邪;攒竹,同属足太阳经穴,其脉起于鼻,上循颊上,刺此以宣窍兼治头痛头晕。偏于肺经实热者,加合谷为手阳明之原,与手太阴相表里,配肺之络列缺,宣肺气,祛实热,偏于脾经湿热者,取胃经合穴足三里以调脾胃经气;公孙属脾经原穴,刺之以利湿。

4.治法:上穴均施泻法。

(二)肺脾气虚。

1.治则:补气通窍。

2.处方:迎香、百会、上星;肺气虚加肺俞、太渊;脾气虚加脾俞、太白。

3.方义:取迎香以调和鼻部气血,百会提补阳气上升,上星以行气开窍;肺气虚者,补肺俞、太渊以益肺气;脾气虚者,取脾俞、太白以培补脾士。

4.治法:迎香平补平泻,上星以轻泻法,余穴均用补法。

【古方辑录】

《针灸甲乙经‧卷之十二》:鼻鼽不利,窒洞气塞,歪僻,鼽衄有痈,迎香主之。

鼽衄,中有悬痈,宿肉,窒洞不通,不知香臭,素髎主之。

《针灸资生经‧第六》:曲差、上星、迎香、素髎、水沟、龈交、通天、禾髎、风府、主鼻塞,喘息不利,鼻歪僻多涕,鼽衄有疮。…厉兑、京骨、前谷,主鼻不利涕黄。

《针灸大成‧卷九》:脑寒泻臭:上星、曲差、合谷…复刺后穴:水沟、迎香。

鼻渊鼻痔:上星、风府…更刺后穴:禾髎、风池、人中、百会、百劳、风门。

《医学纲目》:鼻流清浊涕:灸上星二壮。又取人中、风府;不愈又取百会、风池、风门、大抒。

《类经图翼‧卷十一》:鼻渊:上星、曲差、印堂、风门、合谷。

上一節 耳聋
鼻槁 下一節

【其它相关项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