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青盲,指目外觀正常而自視不見的病證。《內經》已有描述:「液竭則精不灌,精不灌目無所見矣」(《靈樞‧口問》)。晉‧《針灸甲乙經》始有此病名。

青盲之病因病機頗為複雜,或因肝腎兩虧,精血虛少,不能上榮于目,或因鬱怒傷肝,疏泄失常,氣血阻滯,脈絡不通,目失所榮;或因脾失健運,化源不足,目失濡養等,均可導致本病證。

針灸治療本病,早在《內經》中就開始涉及,如《素問‧藏氣法時論》云:「肝病者…虛則目䀮䀮無所見…取其經,厥陰與少陽」。《針灸甲乙經》明確提到青盲的取穴治療。在眾多後世醫學著作中,如《備急千金要方》、《針灸資生經》、《針灸大成》、《類經圖翼》、《神灸經綸》等都有載述。積累了十分豐富的經驗。

本病證相當於現代西醫學之視神經萎縮及皮質盲等。

【辨證分型】

(一)肝腎兩虧

初起目內乾澀,視力逐漸減退,視野縮小,色覺障礙,甚至失明。伴頭暈耳鳴,腰膝酸軟,咽乾顴紅,盜汗遺精,脈細數,舌紅苔薄。

(二)脾腎陽虛

初起視物昏花,逐漸視力減退,視野縮小,色覺障礙,甚至失明,伴形寒肢冷,少氣懶言,身體倦怠,夜尿頗數,食少便溏,脈沉細無力,舌淡苔白。

【治療】

(一)肝腎兩虧

1.治則:養肝益腎明目。

2.處方:肝俞、腎俞、睛明、球後、光明。

3.方義:補肝俞、腎俞,使水木相生,母子受益,精氣足以上榮于目;取光明以開竅明目;睛明、球後乃治本病之驗穴,可使局部氣血和暢,目睛得養。

4.治法:肝俞、腎俞用補法,足光明平補平瀉,球後、睛明宜用30~32號毫針深刺1.5寸左右,行提插(極小幅度)補法。

(二)脾腎陽虛

1.治則:補脾溫腎明目。

2.處方:腎俞、脾俞、臂臑、睛明、球後。

3.方義:取腎俞、脾俞,脾腎同補,使先天得養,後天得助,脾胃強健,腎精充足,得以上養于目;臂為治目病之驗穴,取球後,睛明之義同上。

4.治法:腎俞、脾俞針以補法,針後加灸,臂宜針尖向上刺入,亦用補法;睛明、球後深刺平補平瀉。

【古方輯錄】

《針灸甲乙經‧卷之十二》:青盲,遠視不明,承光主之。

青盲 目惡風寒,上關主之。

青盲,商陽主之。

《備急千金要方‧卷六上》:青盲無所見,遠視䀮䀮…巨髎主之。

《針灸資生經‧第六》:商陽、巨髎、上關、承光、童子髎、絡卻,主青盲無所見。…青盲,灸中諸各一壯。

《神灸經綸‧卷三》:青盲眼:肝俞、膽俞、腎俞、養老、商陽、光明。

上一節 青風內障
園翳風障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