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疾病防治 » 病症治疗 » 传染病 » 流行性乙型脑炎
【內容】

体针

乙脑的针刺治疗一般采取对症取穴法(3~6)。

(一)取穴

常用穴:百会、风府、风池、大陵、后溪、涌泉、气海。

备用穴:高热加曲池、大椎、委中;抽搐加水沟、身柱、合谷、太冲;昏迷加十宣、气海、印堂;呼吸衰竭加会阴,循环衰竭加素髎、内关;头痛加太阳、头维、列缺;呕吐加中脘、内关、足三里;尿潴留加关元、曲骨、三阴交;躁狂加大椎、神门;腹胀腹痛加天枢、足三里;吞咽困难加天突、人迎、金津、玉液、合谷。

(二)治法

常用穴均用重泻法;据症情可留针20分钟至4小时不等。根据不同的症状,各症的具体治法亦有不同,分述如下。

高热:委中以三棱针点刺出血,余穴用透天凉泻法,留针20分钟。

昏迷:十宣、印堂均刺血,气海以艾卷雀啄灸,直至神志清醒。

抽搐:用泻法,持续运针至搐止,并留针约2~4小时,以防复发。

呼吸衰竭:宜深刺会阴、涌泉两穴,大幅度捻转提插,持续运针15~20分钟。

循环衰竭:以艾卷重灸百会、气海两穴,至局部皮肤潮红起小泡,内关、素髎平补平泻持续运针15~20分钟。

头痛:太阳刺血,余穴泻法留针20~30分钟。

呕吐:足三里、内关平补平泻,中脘泻法,留针15~30分钟。

尿潴留:关元可透曲骨穴,使针感放射至龟头,反复施以泻法,亦可应用震颤法(即右手持针作小幅度较快速的提插,状若颤动)。三阴交平补平泻,须针至有尿感后出针。

躁狂:大椎穴用深刺法,缓缓进针至1.5寸左右,患者如有触电感,立即退至无感觉区留针,切忌刺之过深和提捣,以免发生事故。神门用泻法。

腹胀腹痛: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30分钟。

吞咽困难:天突、人迎,以毫针缓缓刺入,分层紧提慢按,反复提插至有强烈得气感后,即出针。金津、玉液以三棱针速点刺出血,合谷用泻法,留针15分钟。

治疗间隔视病情而定,轻者每日2~3次,重者6小时1次。原则上是:在前次针刺后体温下降还未回升之际即施第2次治疗。

(三)疗效评价

以此法治疗462例,各种症状的治愈率在67~100%,绝大多数在85%以上(4~5)。

刺血

(一)取穴

常用穴:太阳、少商、尺泽、百会、合谷、大椎、曲池、足三里。

备用穴:体温过高:风府、印堂、十宣、委中;角弓反张:风池、陶道;神志昏迷:水沟、劳宫、中冲;牙关紧闭:水沟、承浆、颊车、大陵;呕吐、烦躁:内关、神门。

(二)治法

常用穴为主,据症加备用穴。急救抽搐昏厥以三棱针点刺太阳、少商、尺泽出血,并在太阳、尺泽拔罐2~3分钟。险情解除后以毫针刺百会向后横刺4分,曲池、合谷、大椎直刺0.8~1寸,泻法不留针;足三里1.2寸,留针15分钟。项背部及风池、大椎以梅花针重叩5分钟。备用穴之印堂、十宣、委中以放血法,余穴针刺。每日刺血1次,针刺2次,不计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急诊患儿36例,痊愈(神志清楚,体温恢复正常,症状及体征消失),33例,显效(神志清楚,抽搐止,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大部消失)3例,有效率为100%(6)。

主要参考文献

(1)党正孙,等。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人工感染幼差别电针疗法的初步实验。中华医学杂志1955;41(5):413。

(2)王志容,等。头针对流行性乙型脑炎恢复期及后遗症的治疗作用。贵州医药1981;4:53。

(3)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进展》。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261~262。

(4)盛灿若。针刺治疗四十二例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观察。福建中医药1963;8(3):12。

(5)杨逢伦,等。针刺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及其后遗症420例的总结报告。中医杂志1959;5:17。

(6)罗广明。针刺治疗小儿乙型脑炎36例,中国针灸1992;12(6):11。

疟疾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