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疾病防治 » 病症治療 » 呼吸系統病症 » 支氣管哮喘
【內容】

耳針

(一)取穴

常用穴:肺、腎上腺、氣管、平喘、交感。

備用穴:脾、腎、三焦、大腸、耳迷根、神門。

(二)治法

急性發作期以取常用穴為主,緩解期鞏固宜多配備用穴。發作時,發毫針刺入,反覆捻轉,予強刺激(以病人耐受為度),持續運針1~2分鐘,留針1~2小時,每隔5~10分鐘運針1次。每次取單側耳穴,選4~5次,每日1~2次。穩定後,可改為每日或隔日1次,用中等強度刺激。兩耳可交替輪用。

(三)療效評價

用耳針法治療哮喘發作病人191例,有效率在95%左右(13)。

體針

(一)取穴

常用穴:魚際、肺俞、大椎、定喘、列缺。

備用穴:風門、膻中、內關、過敏點。

定喘位置:在第七頸椎棘突旁0.5~1寸處。

過敏點位置:指按壓有明顯脹痛點。主要分佈于軀幹部,上肢次之,下肢較少,多位於經脈線上,但不一定在穴位上。

(二)治法

每次取常用穴為主,酌配備用穴。先針魚際,繼針其他穴位。魚際,每次取一側,進針1寸,刺時針尖向掌心斜刺,瀉法,用強刺激,留針20~30分鐘,每隔5分鐘運針一次。肺俞,直刺5分。大椎直刺1~1.3寸,施以提插捻轉平補平瀉法,留針15分鐘後取針,予以艾卷溫灸或拔罐。余穴均用瀉法,中強刺激,留針情況同魚際(過敏點針法與體穴相同)。發作期每日1~2次,喘平後每日或隔日1次以鞏固療效。

(三)療效評價

本法主要用於哮喘急性發作期。據534例觀察,有效率為69~98.5%(3~8)。有人通過臨床研究發現,肺俞、大椎穴針後加灸的療效優于針後加罐(8)。

穴位注射(之一)

(一)取穴

常用穴:八華、身柱。

八華穴位置:位於背部。取法如下:將患者兩鎖骨中線間距離折作8寸,以2寸為一邊作等邊三角形,用紙片剪成或鐵絲折成均可。然後將頂角置於大椎穴,其下兩角(放置時注意要等高)所指即是八華穴的第一對穴;再將頂角置於兩穴聯線中點,其下兩角所指即第二對穴,如此再取二次,共四對穴,稱八華。

(二)治法

藥液:注射用水、維丁鈣注射液,任選一種。

每次選八華穴一對,身柱一穴。注射用水每穴注入2毫升或維丁鈣注射液0.5~1毫升(成人總量不超過2毫升)。每日1次。

(三)療效評價

治療156例,平均有效率為92%左右(13,14)。

穴位注射(之二)

(一)取穴

常用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位於背部肩胛間區。有板滯、脹、涼、痛等異常感覺,觸之有肌緊張度高、皮溫低及有團塊狀或條索狀之區域,壓之有酸、脹、痛、麻感。

(二)治法

藥液:為2%普魯卡因注射液2毫升+氨茶鹼0.125毫克+地塞米松2.5毫克+東莨菪鹼0.1~0.2毫克(或654~2注射液5毫克)四種藥物之混合液。

每次選阿是穴數點,針刺入後至有麻脹感迅速將藥推入。一般于哮喘發作時施行。

(三)療效

本法主要用於哮喘持續狀態。共治14例,症狀立即完全緩解12例,症狀明顯緩解2例(20)。

穴位割治

(一)取穴

常用穴:膻中、肺俞、定喘。

(二)治法

每次取一穴,輪換進行。

操作:取準穴位後作常規消毒,局部浸潤麻醉。用手術刀作縱形切口,長約0.5~0.8毫米,深達皮下(不宜過深)。以直血管鉗分離切口,暴露脂肪組織,并摘去黃豆至蠶豆大皮下脂肪。之後,血管鉗深入切口略施刺激,至患者有明顯的疼脹或沉重感後取出,不作縫合,以消毒紗布覆蓋。兩次割治間隔在7~10天左右,3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觀察256例,單純割治116例,有效率79.31%,配合用藥140例,有效率80%。本法用於防治哮喘。

穴位敷貼

(一)取穴

常用穴:分二組。(1)大杼、肺俞、心俞、天突,(2)風門、厥陰俞、督俞、膻中。

(二)治法

藥物配製:(1)消喘膏。白芥子30%、甘遂30%、細辛10%、乾薑10%、麻黃10%、元胡10%,上藥共研細末,以鮮薑汁調成糊狀,攤于圓型硫酸紙上。硫酸紙面積約為10平方毫米;(2)毛莨、天文草(均為鮮葉),各取3~5葉,搗爛成泥,加鮮薑汁調勻,做成直徑2.5毫米的藥餅。

操作:一般應用消喘膏,如取材方便亦可用後者。首次貼敷第1組穴,取準穴後,貼上藥餅,周圍敷以棉花,上蓋消毒紗布,以膠布黏住。貼後2~3小時,待有灼熱或微痛感,除去藥餅,出現水泡時,塗以龍膽紫防止感染。隔9天後再貼第2組。本法主要用作哮喘急性發作治療,貼敷3次為一療程,每年貼一療程。冬季喘者貼于三伏,每伏貼1次;夏季喘者,貼于三九,每九貼1次。貼處囑病人不要搔破,以防感染,禁用凡士林紗布。

(三)療效評價

共觀察4434例,預防發作有效率83.7~98%(16~19)。

熱針

(一)取穴

常用穴:定喘、風門、肺俞。

備用穴:外感風寒加合谷、列缺;喘促加天突、孔最;痰多加足三里、豐隆;咳嗽加尺澤、太淵。

(二)治法

常用穴必取,備用穴據症選用。用GZH型熱針儀治療,熱針長度1.5~2寸,溫度調節至40~70℃。熱針用於常用穴,其中風門透肺俞。備用穴則用普通毫針,得氣後施提插捻轉之平補平瀉法。留針20分鐘,每日治療1次。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64例,結果顯效38例,有效24例,無效2例,其總有效率為96.3%,並有一定遠期效果(21)。

化膿灸

(一)取穴

常用穴:分為三組:(1)天突、靈台、肺俞;(2)風門、大椎;(3)大杼、膻中。

備用穴:身柱、膏肓、氣海。

(二)治法

本法目的在于預防哮喘發作,故一般于每年夏冬季節灸治一療程。一般僅取常用穴,體質虛弱者酌加備用穴。治療時,囑患者正坐低頭,暴露背部。取穴須正確(按同身寸取),將預先制備好的如黃豆大艾炷(系陳艾絨加入少量麝香壓制而成)置於穴上點燃。施灸過程中,當艾炷燒及皮膚開始灼痛時,朮者須以兩手在該穴區附近輕輕拍打,以減輕疼痛(亦可預先皮下注射1%普魯卡因注射液0.3毫升)。約4~5分鐘待火熄後,用紗布蘸無菌蒸餾水拭淨艾灰,再灸第二壯。施灸壯數:腹背部穴各9壯,胸部穴各7壯,頸部穴各5壯。灸畢貼以灸瘡膏或膠布。每日更換一次。一般病例每日灸一穴,4~5天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療效標準:痊癒:灸後症狀消失,體質恢復,觀察三年不再復發;顯效:灸後兩年內偶或發作,但症狀顯著減輕;有效:灸後喘咳較以往減輕,發作次數減少;無效:灸後病情無變化。

以本法預防哮喘發作共治1652例,其有效率為70.6~94.4%(2,9~12)。穴位化膿者療效滿意。

拔罐

(一)取穴

常用穴:定喘、風門、肺俞。

備用穴:膻中、中脘、腎俞、膏肓。

(二)治法

一般僅取主穴,病程久或療效欠好者,酌加備用之穴。先針刺,將針速刺至皮下,輕輕捻轉進針,成人背腧穴進針5~7分,小兒2~3分。刺定喘穴時,針尖可向脊柱方向斜刺。待獲得針感後,可用架火法拔罐,即在針尾上縛一含95%酒精之棉球,點燃後將罐扣上,或用真空拔罐器吸拔,留罐15分鐘。亦可先留針20分鐘,中間行針1~2次,以捻轉手法平補平瀉。取針後再以閃火法,在風門穴與肺俞穴之間拔罐,留罐10~15分鐘。注意,小兒不可留針拔罐,一般僅採取點刺不留針,再拔以中號或小號罐,留罐時間,以局部皮膚潮紅為度。上述治法,每日一次,穴位可輪換。10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63例,其中留針加罐法9例,臨床控制5例,有效3例,無效1例;不留針加罐治療54例,顯效19例,有效28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為84.1%。凡是堅持治療者,效果較為理想(22,23)。

耳針

(一)取穴

常用穴:肺、氣管、對屏尖、腎上腺、風溪。

備用穴:脾、腎、大腸、耳迷根、神門。

(二)治法

每次取常用穴3~4個,酌加備用穴。用耳毫針迅速刺入,用捻轉法施強刺激,留針30~60分鐘。雙耳均取亦可單耳交替,穴位輪用。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亦可採用耳穴壓丸法,即以王不留行子置於0.7×0.7平方厘米之傷濕止痛膏上(如無可用膠布或其他橡皮膏代替),貼壓上穴,每次1耳,每週換貼兩次,左右交替取穴。每天至少按壓穴位3~4次,每次5~10分鐘。哮喘發作嚴重者可按壓半小時。每日1次,5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291例患者,其中耳針法治療191例,顯效88例,有效94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95.3%(13);耳穴壓丸法共治100例,結果臨床控制12例,顯效50例,有效31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93%。併發現,單純性哮喘、病程短、未用過激素治療者效果為佳(24)。

主要參考文獻

(1)馮建國,等。針刺治療支氣管哮喘免疫功能和臨床療效的觀察。中國針灸1981;1(3):15。

(2)李志明。瘢痕灸治療喘息等病的臨床觀察(附瘢痕灸家兔大椎穴實驗研究)。天津中醫1985;4:19。

(3)邵經明。針刺拔火罐治療哮喘。赤腳醫生雜誌1973;5:36。

(4)蔣幼光。48例支氣管哮喘病人的過敏點出現規律及42例針刺過敏點治療支氣管哮喘療效總結。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科技資料選編,1979:196。

(5)方永久。針刺魚際穴平喘作用的觀察。新醫藥學雜誌1978;10:35。

(6)劉澤光。針刺魚際穴治療支氣管哮喘200例。中國針灸1985;5(1):4。

(7)邵長榮,等。針刺喘息、魚際穴治療發作性哮喘。新醫藥學雜誌1979;2:55。

(8)邵經明,等。針灸治療哮喘61例的臨床觀察與實驗研究。江西中醫藥1983;3:43。

(9)湖南省慈利縣中心醫院化膿灸研究小組。化膿灸治療支氣管哮喘985例療效觀察。中國針灸1981;1(1):15。

(10)嚴華,等。化膿灸治療哮喘的臨床觀察。全國針灸針麻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一),1979:42,北京。

(11)浙江中醫院。化膿灸治療哮喘31例小結。科技簡報(醫藥衛生)1977;7:41。

(12)許文波。化膿灸治療哮喘24例遠期療效隨訪結果。同(11),1977;9:13。

(13)陳鞏蓀,等。《耳針研究》。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82:150。

(14)唐桂文,等。八華穴注維丁膠性鈣防治哮喘。天津醫藥1977;5(12):600。

(15)錦州市第二醫院新醫療法室。應用水針治療慢性支氣管哮喘100例臨床觀察。遼寧醫藥1971;1:24。

(16)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呼吸組。冬病夏治消喘膏治療喘息型氣管炎和支氣管哮喘的臨床研究。新醫藥學雜誌1978;5:28。

(17)劉品山。天灸「大椎穴」治療支氣管哮喘100例。中醫雜誌1980;21(10):18。

(18)龍華醫院兒科。穴位貼敷治療小兒支氣管哮喘245例。上海中醫雜誌1981;6:28。

(19)趙懷儒。經穴敷藥治療支氣管哮喘3700例療效觀察。中國針灸1984;4(4):3。

(20)劉書益,等。敏感區注射療法治療哮喘持續狀態14例。中西醫結合雜誌1990;10(1):55。

(21)管遵惠。熱針治療哮喘64例臨床觀察。中國針灸1987;7(1):11。

(22)王秀蓉。針刺加拔火罐治療哮喘。廣西中醫藥1990;13(3):20。

(23)嚴芳,等。針刺加拔罐治療支氣管哮喘54例。中國針灸1989;9(3):42。

(24)張仁。實用耳針療法,台灣:志遠書局1992;87。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