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疾病防治 » 病症治疗 » 消化系统病症 » 消化性溃疡病
【內容】

穴位埋植

(一)取穴

常用穴:中脘透上脘、胃俞透脾俞、足三里。

备用穴:下脘透鸠尾、胃仓透肝俞、梁门双透穴。

(二)治法

常用穴为主,效不显时酌加或改用备用穴。皮肤作常规消毒,用0.5~1%盐酸普鲁卡因行局部麻醉,术者双手消毒后用1~3号消毒铬制肠线穿于三角缝合针上,进针透穴后剪断埋于肌层内,敷盖无菌纱布3~5日。每次埋线间隔30日。可配合服用痢特灵片(0.1克)、普鲁本辛片(15毫克),前3日均日服3次,每次3片;后4日,日服3次,每次2片。共服7日。埋线2~3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述方法共治1713例,其中147例配合服药,余均单用埋线法,结果其有效率85.1%~95.2%,治愈率为28.7~83.8%。对其中318例治愈者作2年以上的随访,复发者23例,表明有一定远期疗效(2、3、4)。

穴位注射

(一)取穴

常用穴:足三里、中脘、胃仓、脾俞。

备用穴:腹胀加阳陵泉、恶心加肩井、呕吐加内关。

(二)治法

药液:维生素B1、维生素B12。

每次选3~5穴,以常用穴为主,酌加备用穴。用5毫升注射器抽吸维生素B1100毫克、维生素B12250微克,充分混合,以4号针头刺入所选穴位,待得气后将药液缓慢推入,每穴0.5毫升,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一周。

(三)疗效评价

共治90例,经1~4个月治疗,痊愈66例,显效16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8%(5)。

体针

(一)取穴

常用穴:中脘、章门、脾俞、胃俞、内关、足三里。

备用穴:公孙、三阴交、梁丘、期门、阳陵泉。

(二)治法

常用穴为主,酌加备用穴,每次取4~5穴。针刺得气后,一般采用提插捻转之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日为一疗程,疗程间停针3天。一般需3~6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91例,结果痊愈22例,显效23例,有效2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8.9%(6,7)。

穴位磁疗

(一)取穴

常用穴:中脘。

备用穴:足三里。

(二)治法

常用穴和备用穴同取。中脘施旋磁法(南极脉动磁场),磁场强度750高斯,治疗30分钟;每日1次;足三里贴敷磁片(表面场强为1000~1500高斯,直径1.5厘米),均连续治疗10日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日,一般需治疗3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15例,结果治愈14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为100%(8)。

主要参考文献

(1)苗春达。穴注、口服甲氰咪胍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疗效比较。中国针灸1990;10(5):39。

(2)程富春,等。以穴位埋线为主治疗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364例疗效观察。中国针灸1990;10(1):1。

(3)杨大贵。羊肠线埋藏治疗消化性溃疡147例临床观察。河南中医1990;10(2):22。

(4)李德益,等。穴位埋线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88例。针灸学报1990;6(4):5。

(5)张书春,等。维生素B1、B12穴位注射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病90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1989;9(3):17。

(6)朱江,等。针刺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研究。上海针灸杂志1983;(3):15。

(7)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科、针灸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50例疗效观察。湖北中医杂志1984;(2):50。

(8)魏振义。穴位磁场治疗慢性胃炎及溃疡病38例。针灸学报1990;6(3):20。

上一節 慢性胃炎
胃下垂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