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疾病防治 » 病症治疗 » 心血管系统病症 » 多发性大动脉炎
【內容】

耳针

(一)取穴

常用穴:热穴、患肢相应部位。

备用穴:交感、心、肝、肺、肾、脾、皮质下。

热穴位置: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稍下。

(二)治法

常用穴每次必取。备用穴可取2~3穴,每次以一侧耳针刺,另一侧耳贴敷王不留行籽。针刺前,先探得敏感点,常规消毒后迅速刺入,连续捻转0.5~1分钟,强度为中强刺激。留针1~2小时,症状明显者可留针10~24小时,或用埋针法。留针期间,每隔30分钟行针1次,法同上。于取针后,在另一耳贴敷王不留行籽,令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每穴1~2分钟。两耳交替进行。开始每日针刺贴敷1次。待症状改善后可隔日或隔2日针刺贴敷1次。7~10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用耳针治疗39例(包括个案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效果。其中22例,基本痊愈3例(13.6%),显效15例(68.2%),有效4例(18.2%),总有效率为100%(5)。耳针治疗有较好的止痛效果,但反复应用,可影响疗效,故宜适当变更穴位和刺激方法。

体针

(一)取穴

常用穴:太渊、人迎。

备用穴:上肢加内关、尺泽、神门;下肢加气冲、冲阳;头晕痛加风池;视力减退加睛明、攒竹;心前区痛加心俞、通里。

(二)治法

主穴均取,再据症候配加备用穴。操作手法,要求进针略得气后,即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之法,以产生酸麻感为佳,不要求针感远传,手法宜轻。每穴留针1~3分钟,留针间隙亦可略加运针,但针感不可强烈。针刺后,可触按脉搏,如仍未见搏动,宜适当延长留针时间,但一般不应超过15分钟。针刺手法以补法或平补平泻法为主。开始治疗,每日1~2次,待症状改善后,隔日1次。一般以1~3个月为一疗程。病症完全恢复后,宜再坚持一个时期治疗,以巩固效果。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基本痊愈:症状基本消失,血压正常,脉搏恢复正常;显效:症状显著好转,血压正常,脉搏较正常略细;有效:各种症状有改善,血压基本正常但有反复,脉搏可扪及;无效:治疗前后,体征及症状无改变。

体针治疗54例(包括个案2例),均获得不同程度好转。以上述标准评定26例,基本痊愈5例(19.2%),显效2例(7.7%),有效19例(73.1%),有效率为100%(1~4)。

主要参考文献

(1)苏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针刺治疗无脉症初步报告。中医杂志1958;(11):771。

(2)过中方。针刺治疗无脉症。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59。

(3)方幼安。针刺治疗无脉症。上海中医药杂志1965;(3):25。

(4)王崇秀,等。针刺治疗“无脉症”13例临床小结。第二届全国针灸针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1984:15。

(5)陈巩荪,等。耳针研究。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282。

expand_less